Category

健康養生

冬天中風潮.教你識別危險先兆

冬天罹患中風的機率相對的也增加了。中風的半邊身體癱瘓,面部癱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後半輩子就坐在輪椅上,或者拄著拐杖,失去了生活的品質。   中風是腦部的血管突然破裂,或者是腦部的血管堵塞。而大腦是需要血液供應營養和能量物質,所以一旦血管出現問題,供血就會減少或中斷,就像縱橫交錯的河流一樣,河流的某個地方堵塞了,或者是決堤了,就有一方的居民會遭災。如果大腦長時間缺血,其所管轄的區域就會出現功能障礙。   如何避免中風偏癱 中風主要是中老年人比較常見,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高血脂、心臟病、高膽固醇的人,比較容易得中風。   在中風之前,80%以上的人都有先兆症狀,如果事先瞭解這些先兆症狀,提前採取措施,給予緊急處理,那麼中風的後遺症也就能避免或者減輕。想要預防中風,必須和時間賽跑,在中風發作之前先行治療,或者在中風之後能夠及時採取措施,越及時治療效果越好。 因為大腦缺血時間長了,會導致局部腦細胞死亡,腦細胞一旦死亡,再生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阻止中風的症狀發生,就能免除中風後的種種苦惱。   留意10種中風先兆1. 頭部暈眩:忽然的頭暈,這種眩暈和平時的頭暈不太一樣,此眩暈較猛而且天旋地轉,身體搖晃不定,站立不穩,甚至有暈倒的感覺,有的人真的暈倒在地。在頭暈的同時可能眼睛會出現雙重影像(複視),看一個東西變成兩個,也可能同時伴有耳鳴。每個人的症狀可能不完全一樣,這些症狀其實跟頭部缺血的部位有關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症、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這種眩暈要特別注意。   2. 肢體麻木:突然的感到一側的面部、手腳、嘴唇發麻,半邊肢體軟弱無力或是拿東西不穩。有些人吃飯的時候突然筷子落到地上,然後嘴歪流口水。   3. 吐字不清楚:說話突然不靈活了,例如:正在和別人交談或者是做報告的時候,突然感覺說話困難,嘴巴就會被塞了棉花一樣;或是突然聽不懂別人說的話的意思。   4. 進食嗆咳:這種先兆比較容易被忽視。有少部分的中風患者,在中風之前喝水或者是進食時很容易嗆著,多數人以為自己吃飯不小心造成的,或者是認為年紀大了,沒什麼奇怪的。這可能是管吞咽的大腦受損,所以吞咽功能出現了問題。   5. 頭部劇痛:中風之前出現頭痛,開始是全頭痛且一陣一陣的,但逐漸變成局限在某個部位且不間斷的頭痛,這是一種難以忍受的劇痛,可能還伴有噁心、嘔吐。這種頭部劇痛一般 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者是腦溢血的先兆,病情很危急。如果把它當成普通的頭痛治療,容易貽誤病情,錯過最關鍵的治療時期。   6. 性格改變:此症狀也很容易被忽視,老人突然性格改變。例如:行為、智力,突然出現很反常的現象,當事人可能不容易察覺,而做子女的比較容易觀察到這種變化,可能會感到 納悶「爸爸或媽媽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奇怪?」性格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常見的反常行為   例如: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滑稽幼稚、狂躁易怒,或者萎靡不振等。家中的年 邁的父母,如果突然出現這種情況,須及時就醫,因為很可能大腦控管情志的部分供血不足。   7. 整天想睡:突然變得昏昏欲睡,整天都想睡覺,你把他叫醒,他很快又入睡了,這是因為腦部的供血不足,而影響到睡眠中樞系統所造成的。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現原因不明的困乏、嗜睡,必須高度重視。    8. 眼前發黑:突然發現自己看東西看不清了, 或者是一隻眼睛突然眼前發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過幾秒鐘或幾分鐘又恢復正常。   9. 鼻子出血:有的人在中風的前幾個月會出現鼻子出血, 所以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鼻子出血,也是不能麻痹大意。   10. 舌頭疼痛:突然出現不明原因舌頭痛,或者是舌頭麻木、不靈活,這也可能是腦部缺血所引起的。

讓熊貓眼說掰掰

有了熊貓眼真的很討厭,明明就很有精神但是卻讓客戶,其他同事或是朋友們覺得你是不是昨晚沒有睡好覺。今天就讓小編我來推薦幾個可以讓你的熊貓眼說生掰掰的食物吧!

三點不露

舊觀念裡總是認為肚臍只要保暖好,就比較不會感冒了…這句話是沒錯啦,但是有更需要保暖的地方也要保暖好… 

「睡半飽」的健康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指出,已經有研究發現,睡一半的學生,學習效果最差。 這項實驗把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讓學生有充分的睡眠,第二組讓學生完全沒睡,第三組讓學生睡一半,第二天考試成績發現,睡一半的學生比完全沒睡的成績更差。 對於常常在半夜被叫醒,得緊急出任務的人來說,尤其危險。 最常見的就是輪班待命的醫師。一名住院醫師表示,有時卸下一天的疲累,進入夢鄉沒多久,就接到醫院的緊急呼叫,匆忙趕到醫院,面對出了車禍、需要緊急動手術的病人,或是不明原因的急症病患。 他坦承此時的反應的確比白天來得慢,所以總是提醒自己更謹慎地做判斷。 119救命英雄也不遑多讓。台北縣消防局南勢分隊教官吳坤哲也認為,睡一半時出任務,精神會較恍惚。 此外,睡一半就勉強起身開長途車的駕駛員,更容易發生意外。 半夜被哭鬧小孩叫起來的媽媽,也飽受煎熬。 長期睡一半造成的睡眠剝奪,更會造成免疫系統改變而容易生病,也會導致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平衡,進而自主神經受損,產生心悸、盜汗的症狀,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世杰指出。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信謙解釋,長期睡眠剝奪的人,體內血糖的耐受度會降低,造成胰島素抗阻,進而產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甚至是高血壓、糖尿病等。 大腦需要時間甦醒 從清醒到睡著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同樣的,要讓大腦甦醒,也不能操之過急。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李宇宙說,即使大腦中掌管睡眠的生理時鐘,也就是下視丘的神經核醒了,但掌管其他學習、分析等部位的功能卻不一定在能「同步」清醒。 而睡一半的人,可能是睡眠已經進入深睡期,此時大腦可能正在進行記憶的吸收、重整,卻在「不該醒時醒來」,此時大腦需要更多時間恢復意識。 如果想要擺脫睡後遲鈍的不舒服感,或者一起床就需立即解決問題的人,睡眠專家們給了以下的建議: ●不要馬上起床,多躺5~10分鐘,想一些愉快的事情,讓大腦慢慢回神。 ●慢慢起床,許世杰醫師建議,「享受一下東摸摸西摸摸的樂趣,」大腦其他功能會隨著漸漸甦醒。 ●深呼吸。先緩緩吸氣、彷彿吸到頭頂,再將所有的氣吐出來,停兩秒鐘再做一次,會感覺神采奕奕。 ●喝點水。讓身體知道新的一天要開始了。 ●用冷水洗把臉,會讓頭腦清醒一點。 ●簡單的伸展操,可以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喚醒身體其他部位。 ●如果起床後得馬上操作機器或判斷事情,喝杯咖啡,至少能保持2~3小時清醒。「但下午4點以後儘量不要攝取咖啡因,」許世杰呼籲,因為可能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做適量運動。許世杰建議,運動能提高免疫力、恢復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也能幫助工作時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