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佇、在葡萄牙古城埃武拉   之二         

不到葡萄牙,不會知道他們歷史的複雜性。且不管羅馬時代之前的凱爾特人、迦太基人、希臘人在這塊土地上的爭奪打殺。

即使羅馬帝國自西元前 218 年進入伊比利半島,前後統治達六百多年之久。之後西哥德人入侵伊比利半島,取代了羅馬人的統治地位,三百年後又被阿拉伯人統治了四百年,直到1179年葡萄牙獨立建國,從此與西班牙分成了兩個國家。這兩千年之間的紛紛亂亂,已讓人理不清頭緒,更沒有頭腦去弄清楚帝國統治之前的久遠歷史,原來每一塊土地上想要長治久安都不是容易的,戰爭變亂時常在發生!

        羅馬帝國強盛時版圖覆蓋了整個地中海及環繞地中海的大片土地,整個伊比利半島都在帝國的控制之下。很難想像這麼大的帝國說亡就亡了,地中海的週邊已分裂成許多個國家。伊比利半島分成了葡萄牙與西班牙後,至今兩國在語言文化上,已越分越遠,還互相瞧不起,歷史的變遷,令人欷歔!  

羅馬帝國遺蹟黛安娜神廟

         黛安娜神廟後面有座小公園,一座大理石紀念碑上立著一尊半身銅像,石碑上刻著EVORA(埃武拉)幾個大字。紀念碑前雕著戴安娜女神,仰頭看著上方那尊銅像,意態天真爛漫,她彷彿依然在此地守護著埃武拉。再往前走,有一對現代藝術風的大理石雕,立在一座水池中,兩塊石頭做親吻狀,設計簡單大方,據稱叫親吻石。親吻石外有一道圍牆,牆下沿著山坡往下看,埃武拉的半城風貌一覽無遺。原來我們不知不覺地爬上高坡,迴看神廟,才知它是建在城中的最高點。這裡原是羅馬統治時期的城市中心,想必也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古時的城池都建在高地上,居高臨下易於防守。

吉拉爾多廣場  埃武拉的心臟

        離開神廟,不一會來到吉拉爾多廣場(Giraldo Square)。這座廣場建於十五世紀中期,直到現在一直是埃武拉的城市中心,環繞廣場有八條街與垂直的分支巷弄像蛛網般往四面八方展開。從這裡往南走是人骨教堂,往東走是黛安娜神廟。廣場正前方是哥德式的聖安東教堂,教堂前面有座文藝復興式的噴水池,前方不遠處是宏偉的埃武拉主教大教堂,周遭的大大小小教堂共有五十多座,風格各異,各有建築藝術上的特殊之處。原來從十三世紀開始,埃武拉便建有王室行宮,王室成員時常在此地居住。十六世紀初曼奴埃爾大帝在航海事業上有驚人的成就,葡萄牙發展成海上帝國,經濟在歐洲堪數第一,大帝在埃武拉擴建宮殿大興土木,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規模。那時的埃武拉極其繁榮,據說是當時僅次於里斯本的第二大城。1559年,更成立了埃武拉大學,是葡萄牙非常有名的學術與藝術中心。十八世紀後埃武拉的發展逐漸落後於葡萄牙沿海的諸大城市,按2011年的數據,埃武拉一千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五萬六千多的人口,人口密度非常低。城市沒落,經濟上有明顯的衰退,但古城的風貌卻因此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並於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埃武拉  葡萄牙古往今來的中途站            

       在古代若要控制整個伊比利半島,埃武拉是重要的中途補給站之一。軍隊商旅從地中海沿岸到里斯本,都要在埃武拉停佇休息,所以葡萄牙王室在這裡建有行宮。自阿方索一世打敗摩爾人,開國以來中間經過幾次王朝更迭,王室血緣幾次中斷,直到1910年葡萄牙共合國成立,其間戰爭仍然頻仍,不然也不會有人骨教堂。走過曼努埃爾宮,宮殿依舊完美,御花園花草依然繁茂,只是當年住在這裡的王室成員,早已不知埋骨何處? 

        如今我們從里斯本往西班牙走,到這裡來看各個時期的建築與歷史遺蹟,更為停佇在埃武拉找到了最佳的藉口。誠如人骨教堂上刻的詩句「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摩爾人已離去,哥德人已遠,羅馬人更不知去向?人的一生短短不過百年,在歷史長河中猶如彈指,明白了無常,更要珍惜每一天。不問成敗,不計得失,盡力過好每個日子。在這裡的一天中看盡歷史滄桑,嘗過美食,離開時天色已近黃昏。在夕陽無限好中,我將以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明天早上的晨曦。    

圖文/典樂

Related Posts

羅達倫在矽谷國會重新計票中領先
自動澆灌系統省卻庭院定時定量澆水困擾
商場加住宅或成雙贏典範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