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的地中海孕育了歐洲的文明,地中海裡還包含有多個海灣,巴爾幹半島與土耳其之間是愛琴海。義大利半島與巴爾幹半島之間狹長的海灣叫做亞德里亞海(Adriatic Sea),

它也屬於地中海的一部分,西海岸是義大利,東海岸大部分在克羅埃西亞(Croatia, 克國)境內。兩千年前,環海地區全被羅馬帝國征服,那時的克國屬於帝國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達省)行省。亞德里亞海的東邊,就叫達爾馬提亞海岸。羅馬帝國衰亡後,克國地區曾先後被匈人,東哥德人,以及拜占庭帝國佔領過。直到七世紀斯拉夫人進入該區,人口種族才發生了巨大變化。十世紀初,托米斯拉夫統一了克羅埃西亞,於925年登基,成了克國的第一位國王。但好景不長,十二世紀初克國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1409年,匈牙利將沿海部份賣給威尼斯共和國,此後威尼斯商人在沿海來來去去的經商,許多小海港也因此漸漸地繁榮起來。

         二十世紀末,巴爾幹半島上戰火連連,或許是因為戰爭的緣故,半島上的人口密度不高,因此整條海岸線乾淨俐落。儘管人口不密集,碧藍的海灣上仍常出現一座座的小海港,港灣上一式紅瓦白牆的房舍圍繞著羅馬式鐘樓高聳的天主教堂,給人一種平靜詳和之感。海港中也有幾座較大的城市,遺留著古羅馬的輝煌史蹟及威尼斯商人的行旅足跡。

羅馬古城普拉(Pula)

          在亞德里亞海的北端,也就是克國與義大利的交界一帶,有個伸入海中的小半島 – 伊斯特拉( Istria)。普拉城位於半島的最南端,是半島上最大的城市。早在古羅馬時期,她即是島上的行政中心,因此島上遺留許多古羅馬時代的建築物。城中有座古羅馬圓形劇場(amphitheatre),當地人稱Arena,是世界僅存的六大羅馬競技場之一。它是克國最古老的建築物,也是普拉城最有名的景點。

        普拉競技場建於一世紀,戰火煙塵中迄立兩千年,幸運地倖存至今。三層樓的建築物全部以大塊萊姆石砌成,它是遺留下來的羅馬劇場中唯一具有東西南北四座塔樓的建築。巨大的劇場共有十五個門,許多座椅石塊已早被當地人拆去建教堂,幸虧整座外殼保護得十分完好。它有又深又廣的地下室,除了當年圈養動物及禁錮鬥士的處所外,另有購物街與商店供看熱鬧者閒逛花銷之用。如今的地下室是博物館,展示著該地出土的古代陶器,也見證著普拉的古代文明,由此可知此地在新石器石代已有居民。當地之人至今仍使用這座劇場,如今不再競技,而用來開音樂會或舉行慶典,尤其是每年夏季在此舉辦電影節。

         普拉城中,另有兩座建於一世紀的古建築,Sergii凱旋門(The Arch of the Sergii)與奧古斯都古羅馬神廟。Sergii一族自羅馬移民普拉,是當時很有權勢的家族。凱旋門由他們家族出資建造,紀念家族中的三兄弟參與打勝了阿克提烏姆之戰的事蹟。這場戰爭是羅馬成立共和國之前的最後一場仗,在此戰役中渥大維打贏了馬克安東尼,俘虜了埃及豔后。結果豔后以手指喂毒蛇,自殺而死。凱旋門上原刻有三兄弟的名字,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已看不出來,但仍可模糊的看到門楣上丘比特與牛羊動物的浮雕。拱形門洞上精緻的花紋雕飾與兩旁石柱的造型,是十足的古希臘藝術風格。這些古老的美麗圖案,曾吸引許多藝術家來此研究觀摩,其中並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蘭基羅。

          奧古斯都神廟原是古代三座神廟群的其中之一,另外兩座神廟在年長月久的更迭戰亂中均已陸續被毀,但此神廟於拜占庭時期被改為教堂,故能僥倖存留下來。1944年曾被盟軍炸毀,之後再依原貌重新修建。幸虧那些古希臘式的石頭屋頂與雕花廊柱不至被炸得灰飛煙滅,仍有部分為兩千年前的古物。

圖文/典樂

Related Posts

羅達倫在矽谷國會重新計票中領先
自動澆灌系統省卻庭院定時定量澆水困擾
商場加住宅或成雙贏典範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