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人說克羅埃西亞(Croatia)很美,到地一看,果然,山是真綠, 水是真藍,有這兩大天然條件,再加上全國一致的紅屋頂,會不美嗎?

這個地方好像沒有經過工業革命繁榮躁動的時代洗禮,寧靜優美而乾淨,活脫脫一個世外桃源。人口390萬,比新北市的400萬還少,而面積是新北市的27倍,在首都Zagreb市中心,也不覺得人多。

克國的國界很特別,頂上一塊,然後沿著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一長條全是它的,也就是說,巴爾幹半島西側的海洋資源幾由該國獨享,同在半島上的其他諸國(以前南斯拉夫的範圍來看),不是分一小段就是根本沒份,所以克國成為半島上最富裕、最西歐化的國家其來有自。我們的巴士司機來自鄰國波黑(Bosnia-Herzegovina)就說,「這些風景我國也有,可惜沒人去」。該國還很靠海,那更內陸的Serbia, Kosovo就更難出頭了。 

亞得里亞海隔離巴爾幹和義大利,是東地中海遊輪必經之地,但在遊輪上看此海,絶對比不上從陸地看此海。我們的行程剛好有這樣一段:海上群島在遠方,一座一座排開,雄偉而蒼茫矇朧,才知為何會有「海上有仙山」這種句子。旅行巴士同車28人全站起來看,「太漂亮了!」不絶於耳。而我們所走的公路,有鬱鬱青山做背景,又沿款款綠河前行,另一邊是散置的紅屋頂民房或白色教堂,此種搭配,能不美嗎?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內海,而這段稱為Dalmatian Coast的海岸又由一長串群島守護,就可想像海面的平靜安詳了。這段美麗旅程我很少看到有人描述,也許大家只看到「點」,而我們有幸看到「線」。

海邊古城杜布尼克(Dubrovnik)非常漂亮,在城牆上繞城一圈,海外島嶼,近海海灣、獨木舟、教堂、堡壘,民居什麼都看到了,每個角度都成圖。如此完美的中古城市,果然成為西方古裝片的最佳場景,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電視影集中的王室就住在這裡,影迷到此都要印証影片場景和真實景觀。東正教的黑圓頂教堂讓我們知道來到一個宗教交融的地方。巴爾幹曾是東羅馬(或稱拜占庭)帝國版圖,天主教和東正教共榮。

在克國海邊走了幾個觀光小城,遊客眾多,在Split出海看「藍洞」,要坐大船再換12人小船,幸好五月中遊人不多,否則還要排隊進洞就有點煞風景了。由於此處岩石下端有縫隙,陽光由此折射進去,水面會呈美麗的藍光,所以景色美不美,要看陽光幫不幫忙而定,我們運氣好,藍海水像藍寶石那樣亮光閃動。洞口不大,由船夫撐長竿進入,遊客要低頭。義大利的卡不里島也有同樣風景,那裡遊客更多。另外,這裡不作興穿救生衣。

最出名的十六湖國家公園(Plitvice)名不虛傳,大量湖水由山下傾瀉,有孔就鑽,大孔大瀑布,小孔小瀑布,萬孔其發,好一場兼具視、聽覺的水事戰爭。停車場後的第一個瀑布秀,就仙氣飄盈,彷彿是金庸筆下小龍女練功的地方,遊客沿著窄窄的木步道走,近觀或遠觀高掛的瀑布或腳邊的急湍。

地理上得天獨厚的克羅埃西亞已然在獨立後恢復得很好,它的鄰居呢?為什麼這一大塊美麗的土地會兩度成為20世紀的火藥庫?答案必然複雜,此文試由三個帝國的興衰來看。請看下集。(照片1, 2)

杜布尼克的中古城市美景
十六湖國家公園最美的瀑布秀,就在停車場旁。

巴爾幹南接希臘,隔亞得里亞海和義大利相望,早前受這兩大文明古國影響不必說了,它位在東西方的交界處,東、西帝國要擴張,都會來到此地,麻煩從沒少過。

東羅馬帝國 (330-1453): 在這一千多年裡,同為基督信仰的天主教和東正教盛行,中間不乏「誰才是老大」的衝突。

鄂圖曼帝國 (1453-1922): 土耳其人消滅東羅馬,伊斯蘭教傳入,但仔細看鄂圖曼帝國全盛時期的地圖,前述的克羅埃西亞Dalmatian Coast並未在內,這或許就是克國國界有如此狹長海岸線的原因,也就是說,歷史上Dalmatian海岸這一帶一直偏基督教歐洲。這種區別在教堂上就看得出來,克國境內看不到伊斯蘭教堂,但到了鄰國波黑就看到有如白色火箭直而高的清真塔及圓形教堂頂。

奧匈帝國 (1867-1918) : 在世界一戰爆發前,鄂圖曼帝國早已殘敗,其歐洲部份各國爭取獨立,如希臘, 保加利亞等,受其影響,巴爾幹各國都想獨立,有的成功,有的失敗,而各小國獨立之際,又想擴張版圖,而和其鄰國有國境紛爭,史稱巴爾幹戰爭,在此背景下,波黑這一塊尤其複雜。奧匈帝國在1878年將波黑納入管轄,1908年併吞,當地人一方面反霸權,一方面也想繼續效忠鄂圖曼,認同感分裂再加上宗教歧異,空氣中充滿火藥味。塞爾維亞其實不在奧匈帝國版圖內,但塞人是巴爾幹人數最多的種族,很多人住在波黑內,信奉基督教,一向充滿建國精神,所以在1914年6月28日,激進的塞爾維亞青年成功刺殺奧匈帝國繼承人夫婦,引發一戰。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巴爾幹半島終獲自由。

自由滋味雖好,但相關各國意見不同就不妙,一戰後該區立即成立了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是該地第一次成立主權國家,可惜好景不常,二戰後世界局勢又改變,王國消失,改名南斯拉夫,由親共產政體的狄多(Tito, 1892-1980)執政。

南斯拉夫發展得還不錯,甚至還於1984在首都塞拉耶佛舉辦冬季奧運會,可惜正當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浴血鳯凰重生」的國度時,國內種族紛爭並未停止,再加上經濟倒退,對陣雙方仍是基督徒的賽爾維亞人和波國境內的穆斯林。1991-1992內戰爆發,還在波國發生8300人的種族屠殺,震驚世界。僅十個月,南斯拉夫就瓦解了,原來各邦紛紛獨立,形成今日獨立七小國局面: Croatia, Bosnia-Herzegovina, Serbia, Kosovo, Slovenia, North Macedonia, Montenegro。今日來看,巴爾幹平靜了,但賽爾維亞(人口近700萬)仍認為科索沃(人口近200萬)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願它獨立,雙方仍有紛爭。

在波黑的莫斯塔(Mostar)古城, 我們看到非常漂亮的穆斯林村莊,白色高塔加青山綠水,也到塞拉耶佛拉丁橋悼念那場要歐洲付出無比代價的刺殺行動。在斯洛伐克,我們搭小火車,進入很深很深的Postojna石灰岩溶洞,能為這兩小國奉獻一些旅遊資金,我相當高興。

另外,這裡的人都瘦高,若說是斯拉夫人種,他們比俄國人更高,好像來自不同祖先,像川普妻子梅蘭妮(斯洛伐克人)及兒子,及世界第一的塞國網球名將Djokovic (6呎2吋)那樣的瘦高個子,在這裡很普遍。在某些地圖上,克羅埃西亞國名只有拉丁字母名Croatia,但其他國家都是俄文字母和拉丁字母並列,顯示其固有的斯拉夫傳統。

這塊區域值得一遊,除了風景外,也掲開歷史上特別複雜的恩恩怨怨。現在俄烏戰爭也是同樣性質:烏東一向有俄裔種族、文化認同問題,其重工業也和烏西的農業經濟結構不同,以及「歷史母國情結」,說也說不清,調停也都是一時的狗皮膏藥,普丁不等了,打一仗決勝負。世界局勢會如何因此改變,他大約也不在乎,走著瞧。

歐洲歷史不是一直都是這樣嗎?只是不幸我們「現在」看到歐洲如何「改變」的過程。

白色清真塔是莫斯塔一大美景
塞拉耶佛的拉丁橋,白圈之地即為奧匈帝國費迪南大公爵夫婦被槍殺的地方, 因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圖文/ Hijewel Teng

Related Posts

羅達倫在矽谷國會重新計票中領先
自動澆灌系統省卻庭院定時定量澆水困擾
商場加住宅或成雙贏典範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