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落或昇華的社會實驗 全民基本收入

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於去年五月底,為哈佛2017年畢業班做特別來賓演講時,除了呼籲哈佛人要做大事外,還講到一個關鍵詞: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要點是說每一個世代都有其平等(equality)的定義,如X世代以前在爭取投票與公民權,因此創造了「新政」(New Deal)與「大社會」(Great Society)計畫,所以堪稱千禧代旗手的祖克伯也要定義他們世代的平等,其中,全民基本收入是個重要措施。

 

他的意思是說,他們這一代人要去追求有意義的事業,像阻止地球暖化、根除疾病等等,衡量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不該落在GDP上,而該在有多少人正從事這些事業。但在做之前,總還是要有些麵包來填飽肚子,這時候,如果給每一位國民發一筆基本工資,就能讓他們稍無後顧之憂地去從事眼前不賺錢的有意義事業。

 

灣區著名的初創育成投資公司Y Combinator總裁Sam Altman也有類似想法,但他思考的是如何幫助美國工人度過產業自動化,與其它科技所帶來的經濟革命,所以他說:「每一位美國成年公民,都應該從美國GDP分一份股。」他在去年十一月底一篇標題為《美國的資產》(American Equity)博文中寫道:「我相信擁有像美國股份這樣的東西,會讓我們所有人都盡可能地取得成功,即國家做得更好,人民做得更好,然後給更多人一個公平機會去實現他們想要的人生。」、「我相信一個像我在這建議的新社會契約,即我們都同意設個地板,而不是個天花板,可讓美國經濟更繁榮,並讓我們保持全球領導地位。」

 

他說歷史可佐證他的倡議,即1862年將西部土地分給農民的Homestead Act法案,他認為是政府分配資產的經典案例,只不過如今的資產不再是農地,而是金錢與點子。按他的想法,從每年每位公民發個幾百塊錢開始,長期目標則是從每年的GDP,抽出一至二成來分,不過這要取決於GDP能否倍數成長。

 

事實上,他已做過這樣的社會實驗,2016年在屋崙選出一百個家庭,每月給一千五,不管他們是否有工作。到了去年九月,更擴大成三千人的五年期實驗,地域跨兩個州,方式則是選一千人每月給一千元,另外再選兩千人,每月給五十元當對照組。目的是要分析個人的時間利用和財務數據,精神與身體健康指標,以及對孩童和社交方面的影響,來幫助他們瞭解基本的收入保障,如何幫人應對經濟動盪與不確定性。

 

但這些畢竟還處於有錢人的社會實驗室階段,聖華金縣(San Joaquin)縣治所在的史塔克頓(Stockton),卻要開啟政府領導的這方面實驗,雖然錢還是富人捐的。這座三十萬人城市可謂即將面臨諸多問題的美國樣板,有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居民正在應付工資停滯、房價上漲、工作減少以及迫在眉睫的自動化威脅,27歲非裔的史丹佛畢業生市長Michael Tubbs說:「我認為史塔克頓絕對是,我們國家正面臨一大堆問題的爆炸中心點。」

 

由臉書聯合創辦人Chris Hughes共同領導的基本收入鼓吹團體「經濟安全項目」(Economic Security Project, ESP),將會注資一百萬元給這名為「史塔克頓經濟授權示範」( Stockton Economic Empowerment Demonstration, SEED)的實驗計畫,提供該市至少一百名樣本居民,每月領五百元為期一年,目的是要研究領取基本收入後,可能造成的經濟與社會層面影響。項目將追蹤領取者把錢用到那裡去,以及有了全民基本收入後,是否與如何影響他們的自尊和認同感。

 

Tubbs相信史塔克頓就是美國的縮影,低收入者沒能得到公平的經濟利益,往上層爬的能力非常有限,他說:「在我們的經濟結構裡,工作最辛苦的人往往賺到最少的錢。」雖然準確的實驗應包括中產和高收入等各種階層的人,但他最希望藉這個實驗來改變貧窮與對貧窮的看法,也就是推翻人們對窮人的企圖心和能力的負面成見,進而給人一個機會去實現自我。

 

不勞而獲好像會刻板地等於花天酒地,但世界銀行的研究員David K. Evans與Anna Popova於2014年發表研究說,在一些開發中國家接受基本收入的受測者,並沒有把天上掉下的錢拿去花天酒地,反而是用在修繕房屋、繳學費和當創業基金等正途上。所以全民基本收入到底是個拉人墮落的流沙,還是助人提升的氣球,就有待這些實驗來做分曉,不過不管結果為何,ESP的一個主張還是值得普世認同:「現在是消除貧困並重建美國中產階級的時候,我們認為,現金是實現這目標的一個有效方法。」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