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要大家上「有意義的」臉書

擁有廿億左右全球用戶的最大社群網站臉書,歷經十幾年的苦心經營,中間還一度被股東罵翻為何不賣給大公司來撈一筆,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堅持他的分享理念熬過來了。如今這家公司市值不但全球前五大,每年收益更是以百億計,但祖克伯可能不再滿足於玩分享,然後比比誰的讚與跟隨者多這遊戲,當然更不希望被有心人士利用來散播假新聞,甚至被用來當恐怖份子的招募工具,決定要從一個分享平台,成長為一個「有意義的」(meaningful)舞台。

 

「有意義的」之所以括號,是因為那是祖克伯自己說的。去年6月22日在芝加哥,臉書舉辦了第一屆臉書共同體高峰會(Facebook Communities Summit),祖克伯要該公司使命從舊有的「給人們力量來分享,並讓世界更開放與連結」,改成「給人們力量來建立共同體,並讓世界緊密在一起」。他在新使命的一小時演講中,共提了「有意義的」這字眼九次,且多是說「有意義的共同體」(meaningful communities),主要詮釋新使命中「建立共同體」的工作,至於何謂「有意義的」?在其演講開場的自我介紹引子裡,他提到他是祖克伯家族、Max’s Circle、Puli狗、Civilization遊戲、心臟手術復原等共同體的成員,帶出臉書新使命要幫助用戶建立的終結貧窮、治療疾病、停止氣候變遷、鼓吹自由與容忍及阻止恐怖主義等這些「有意義的共同體」。

 

臉書用戶雖廿億,但約只有一半人參加共同體,其中又只有一億在祖克伯所謂的「有意義的共同體」中,這麼大的落差都讓他自己懷疑,過去十年的使命雖達成,但似乎並沒有因此讓世界更美好,故決定在臉書的新使命中加入了「有意義的」這價值觀。從中性工具走向是非善惡判斷的價值平台,看來頗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只不過公司有使命的說法,專家也有廣告的見解。eMarketer分析師Debbra Williamson說:「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經濟學,如果用戶多花時間在臉書上,他們就會看到更多的廣告。增加用戶參與度,對臉書來說是必要的。」也就是說,如果共同體經營成功,就會讓人們花更多時間在臉書上,也就等於臉書對廣告主更有魅力。目前臉書雖未在其群組中置入廣告,但它也表示未來未必不會,而廣告幾乎是臉書唯一的收入來源,其在2016年有近270億廣告收入,比起前一年增加了57%。

 

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研究員Nathan Matias說:「如果你是臉書的廣告主,你將獲得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數據和能力,去了解你的廣告是如何走的,藉此調整策略以獲最大廣告效益。」那是因為共同體後,廣告受眾會變得更精準,可讓臉書成為更有力的廣告平台,豐富的資料庫也會讓廣告效益最大化。目前臉書已經調整運算法,來向用戶推薦更多的共同體,祖克伯稱,在宣示前六個月內,這個運算法已經增加「有意義的」共同體用戶數五成,證明公司的科技實力可以支撐他們的理想與新獲利模式。

 

這個看起來行善兼獲利的新使命,觀察家們又怎麼看呢?研究網絡共同體題目廿年的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心理學家Anita Blanchard指出,虛擬共同體能夠滿足我們的歸屬感基本需求,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所以她認為把志同道合者連結起來,聽起來是個好主意,她的研究也證明,網絡共同體可讓人們更能接受不同觀點的意見。研究社群網絡的康乃爾大學法學教授James Grimmelmann則認為,低強度議題的共同體是還好啦,尖銳對峙的話題似乎就很難形成有共識的共同體。

 

臉書說它的新使命已經有了一些成功,例如「2017女性大遊行」(2017 Women’s March),便透過這個「有意義的」共同體,在全球號召了五百萬女性上街,敦促政府正視包括女權在內的各項人權議題,堪稱史上最成功的臉書串聯,當然也符合祖克伯定義下的「有意義的」共同體行動。不過到底是臉書出力推動此事,或只因為全球最大社群網站這個平台好用?麻省理工的Matias說兩者都有可能。所以不管是平台巧合,讓正義之士發聲了,還是主動推出良善活動來讓用戶參與,從而找到人生歸屬感,以結果論,至少目前都是朝好的方向走,因此無論怎麼解讀這新使命,多數人還是站在贊同這一邊,或許這是可讓人期待的臉書未來十年發展吧。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