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運用探討會

海外首場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運用探討會在斯坦福大學成功舉行。

5月24日,在斯坦福大學李嘉誠知識研究中心,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美國中醫公會主辦,斯坦福大學亞裔健康研究與教育中心、斯坦福大學創新研究設計中心、加州中醫藥大學、加州大學矽谷 、美洲中國文化醫藥大學、美國國際醫藥大學、美國醫療健康中醫學院、Healoonow北美互聯網中西醫結合健康服務平台8家高校和高科技公司協辦的 “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領域運用的挑戰和機遇” 圓桌會議順利召開,來自於中美中醫藥人員近60名聽取了8位專家的有關研究匯報。

中國中醫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世針聯主席劉保延教授,斯坦福大學醫學系Ann Hsing教授,斯坦福大學麻醉科、圍手術期和疼痛醫學系JT Kong醫生、斯坦福大學生物醫學教授助理James Zou博士、加州大學矽谷楊磊校長、美洲中國文化醫藥大學教務長左煜,與來自中國的文天才、梁志偉兩位教授,會議用英語分別從真實世界的科研方法、中醫體質的健康計劃、中醫的臨床數字化研究和管理,以及AI在中國臨床應用的展望等做了專題演講,提供新思路、新知識,使與會者開闊眼界,深受啟發。會議由斯坦福大學創新研究中心田魯教授和世針聯副主席、美國中醫公會榮譽會長胡軍主持,美國中醫公會會長薛初龍、加州中醫藥大學校長Ron Zaidman、副校長趙振平、美洲中國文化醫藥大學副校長趙榮遠等親自到會參加討論。

人工智能是當前最熱門的技術領域之一,其與具有古老歷史的中醫針灸如何融合?是否會完全替代中醫藥的人工診治?媒體記者採訪了與會的世針聯劉保延主席,他談到,中醫是一個非常個體化治療的醫學,它的個體化不僅表現在每個患者表現的不同,採取的治療方法不同,而且同一個患者,不同的醫師想法不一樣,採取的措施就不一樣,AI是收集原有的知識信息來進行工作的,如果一些東西它都沒有經歷過,它的判斷就不一定準確,因此,AI在一定時間內是難以替代中醫師的,在今後中醫藥的發展中,要走混合智能之路, 也就是人的感知能力、判斷能力比機器要強得多,而計算機的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又比人強得多,兩者結合起來就會有一個偉大的提升,今後我們會在學習模式上發生很大的變化,與記憶有關的知識,交給機器進行,人來創建思路和規劃框架,我個人覺得,數字中醫藥是未來中醫藥發展的必由之路,走好這條路,才能把它的潛能發揮出來。未來醫學是一個健康醫學體系,與中醫藥預防疾病的理念和方法是一致的,而現代醫學是疾病醫學體系,中醫學可以包含現代醫學,而後者難以包含前者。未來中醫藥如果能將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體系建立好,勢將成為新醫學的核心。

圖文/錢承飛

Related Posts

老中地方新聞網站推出【聽新聞】服務
新研究發現站立式辦公桌未必健康
從珍珠奶茶淺議飲食「移民」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