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奇遇記:電視,新媒體和我們的未來

記得廣告課上老師總要重複一個經典概念,電視是廣告投放量最大的渠道。每當此時,我就暗暗懷疑這個信息的時效性。實話說,現在有幾個同學天天看電視?大家的時間都花在手機和電腦上。微信,facebook,youtube和GOOGLE是我現在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怎麼改簡歷,怎麼考GMAT,電視能教麼?不知道,但在youtube上,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記得開學時巴西同學問我,教材買不到怎麼辦,我說google it, youtube it, you have everything,這是我的切身體會和親身經驗,只要是重要商業案例,一定有大量的視頻報導和網絡資料,學起來比看書還生動形象。據說現在美國最火的snap chat和職業社交網LinkedIn, 每天產生的新視頻和新文章不比報紙電視少。知名的報紙雜誌電視台新聞報社CNN, NYT, WSJ,snap chat 賬戶做的比app還’好看’,至少在90後眼裡舒服多了,連最傳統的博物館和做包包的巴寶莉,都一夜間都有了賬號。種種這一切都讓我以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馬上就要登頂廣告投放寶座,下一代的消費習慣,必然導致電視的死掉。

然而在矽谷旅行的路上,我發現無知的自己只看到了冰山的‘一部分角’。其實還是有很多人看電視比看手機更專注、更執著。比如,老年人。而他們消費能力並不是不高,可以說也是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

故事從2016年2月的春假說起,那個短暫的假期我一個人帶著創業課上設計的產品概念,興致勃勃地去矽谷找前輩,學習了產品曲線中跨越鴻溝的概念。在矽谷首都聖荷西,我訂到了最便宜的airbnb,於是毫無準備地發現,自己住進了市中心的獨居老人家裡。其實獨居老人是我當時產品概念中重要的客戶類型,這個消費人群孤獨,記憶力差,容易丟三落四,我那時沉浸於思考一個能幫助他們的智能產品。然而這個airbnb的房東老先生顯得‘尤其lonely’。房間里布滿灰塵,50年代的浴缸,60年代的椅子,褪色變形讓人不敢走的地板,書架上放著各種詭異的裝飾品,老舊的圖書錄像帶,綠色的小瓷器和紫色的小果盆上有小孩子的浮雕,已經看不清表情,唯一的書桌上有一張做工粗糙的美國地圖。而真正吸引我的,是我臥室裡一台小小的電視機。

62歲的房東Shawn在多次和我電話溝通時,強調我有一台電視可以看。看到它的時候,我不僅驚訝於它的迷你,更驚訝於原來這麼老的電視居然還可以用。這是一台會讓80後回憶起童年,讓90後傳微信朋友圈的電視機,看到它,想起了小時候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白娘子傳奇,每天7點怕爸媽發現悄悄看的柯南,6點半的娛樂新天地,9點的冬日戀歌,10點的生活時尚。從黑白到彩色,從小屏到大屏,從大盒子到薄薄一層玻璃。從911到春晚到國慶閱兵,電視越來越淡出我的視線,成為特殊時間點,比如世界杯決賽才會看一眼的‘家具’。

晚上8點,老先生回來後終於見到了真人,他馬不停蹄地幫我調了空調並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故事。作為一個喜歡聊天的人,我總能從陌生人身上學到各種有用沒用的奇葩知識。於是和預期不太一樣,老先生其實一點不老,高大,健談,思維敏捷,如果在國內,可能剛吃完飯,溜完狗,倒完垃圾,但是特別不巧,Shawn老伯年輕時生意沒做好,窮困潦倒,現在靠AIRBNB和刷牆糊口,剛從工地回來,褲子上滿是油漆。然而這貌似並不妨礙他規劃自己東山再起。

當說到起自己的常年租戶一個進了精神病院一個進了監獄,決定投身airbnb生意,現在生意越做越火的時候,他非常激動,好像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並且建議我從年輕時就買納斯達克的股票,學投資,眼光長遠,發家致富,並熱心地提供了一個據說特別靠譜的股票預報網。雖然聽完這些離奇古怪的故事再加上房子的條件,心情真的好差,但我還是客氣地聊了一個小時天,感謝了他的分享,並表示他可以嘗試調整房間風格,有空掃掃地。最後聽到我會給他在AIRBNB上留一個好評,老先生開開心心地結束了聊天:thank you for coming, I am going to watch TV, 讓我覺得奇怪的是,後半句的語氣特別強烈,看個電視對他來說,貌似是要做一件重要工作去了,特別認真。於是我也回到房間,對著電視,帶著懷疑,按下了開關。

I am going to Watch TV!我從來沒有聽人那麼認真地說過自己要看電視去了。我想起了麻麻在家特別喜歡晚上看電視劇,中老年人為什麼喜歡看電視?一種情懷?一種愛好?一種習慣?或許都有可能。但其實我覺得,最終還是因為那是他們喜歡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吧。就好像用慣了WINDOWS 98不用Windows 2000,用慣了PPT不會用KEYNOTE。就算換了幾代IPHONE,頂多也就打打電話發發消息。他們可能微信也玩的很high,但是還是喜歡屏幕大一點的TV,或者是屏幕更大的電影。不過,這樣的生活不好麼?

到底是過去的簡單純真好,還是現在的‘朋友圈經濟’好,到底是安靜地看看電視更幸福,還是刷刷微信,發發紅包更有趣呢?可能各種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我想起了課上一部social media 的紀錄片,講述美國年輕網紅的故事,片中的孩子們都年紀好小,有的是滑板天才,有的是電影哈利波特的著名粉絲,他們因為天天在YOUTUBE上曬自己的生活而紛紛走紅,並且迅速賺錢。年紀輕輕的網紅帶動了成千上萬的粉絲,在youtube上獲得的粉絲贊越多,他們的價值也就越大。 (所謂贊,可以理解為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因為聚集了消費者註意力,會成為廣告商青睞的對象,所以也可等同於他們的影響力,傳播力價值。)因此他們什麼也不做,生活全部都圍繞著怎麼獲得更多粉絲。

其中的滑板天才是在平民窟長大的拉丁孩子,他天真的對著鏡頭說,我這樣曬下去,就能養活家人,幫他們脫貧致富。然而,這樣浮躁,急功近利,沒有底線的曬生活是好事麼?這些孩子還能安靜的生活成長學習麼?其實他們並不是在從自己的生活中獲利,而是我們的眼球在操控他們的生活。

大家都喜歡曬自己最幫最酷最好的一面,結果總覺得自己都沒有別人過的好,雖然矽谷其實和漕河涇開發區真的長得差不多(除了有山有水),但是我還是願意把它拍成小清新的樣子。所以,社交媒體其實放大了我們生活中最好,最奇葩,最誇張,最吸引眼球的東西,但並沒有同時放大我們生活中其他的東西,所以當電視慢慢不那麼酷炫,社交媒體不斷推陳出新,異軍突起,我們的視角和感受也被潛移默化地改造了。其實社交媒體並不等於現實,而我們的真實生活不會因為我們曬什麼而變得更美好。

古老的電視機裡正在放著70年代的電影,主演是年輕時候的湯姆.漢克斯,一切都好像回到了過去,老房子,老電影,老電視。雖然只在聖何塞過夜,一早就要回LA,但是此刻我貌似時空穿梭,回到過去,迷迷糊糊睡著了。第二天沒有再看到老先生,收拾了行李吃了早飯就去了機場。

現在不管去哪,交通越來越方便,小小的聖荷西都有了直飛北京的航班。同樣,在我們的交流互動中,信息的傳播也越來越發達,PAPI醬一出來,大家都知道她是誰。唯一,人的心思卻越來越不安靜了。如果我們老了,是否還會有人想安安靜靜地看電視,挽著愛的人的手,傻傻地笑笑呢?前幾天在downtown的一場中美商業峰會上,有國內的專家提出,未來連談戀愛都不需要親自到場,虛擬現實全部都能解決,大家都笑了。而我希望的是,不管未來的科技怎麼發達,設備如何的新奇,我們的內心世界都還能簡單,真誠,踏實,豐富。

 

文/ Grace Li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