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華人生物科技協會慶祝二十年年會

灣區華人生物科技協會(Chinese Bioscience Association)今年年會以「提倡生命科學  促進人體健康醫學」為題,將在本月十四日上午8:30到下午4:30假福斯特市皇冠假日飯店(Foster City Crowne Plaza Hotel)舉行,會後並有茶點接待會。這次的年會除了邀集了生技業者做爲成功的典範、傳授心法之外,時逢生科會創會二十年年慶,同時請了歷屆擔任會長與核心經營團隊的義工到場,將在會議中宣佈與東岸大華府區為運作中心的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hinese Bio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USA 網頁http://www.cba-usa.org/)結盟,希望能夠促進美國東西兩岸與亞洲華語區生技產官學界的互動、及掌握產業脈動與擴大影響力。

 

為了鼓勵青年學子加入學習生命科學的行列,生科會的資深義工建築師何志仁,為了紀念雙親成立了何氏家族紀念獎學金,每年從會員的子女中遴選兩位優秀高中生,在年會中頒贈獎學金。

 

有關會議議程與註冊資訊詳情,可以上官網查詢:http://www.cbasf.org/

 

灣區華人生物科技協會緣起於九零年代一群相同背景的台灣留學生,在經歷博士後研究到進入剛剛萌芽的生技產業的過渡階段,希望透過彼此的交流來獲得最新的產業訊息以及學習職場生涯應對技巧,不定期在同儕的家裡輪流聚會。到了 1997年才興起正式籌組為職業團體的念頭、隨後登記為加州非牟利組織,開始有具體的組織規模,並且每年籌辦年會,從創業有成的實業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國新興的生技公司,當然更少不了矽谷生技產業界的聞人,創會成員之一的施香君博士,現任新加坡泰盛製藥(Tessa Therapeutics) 藥物發展部副總裁,很欣慰地回顧二十年深耕經營:「 現今的協會已經網羅了兩岸三地的生技菁英,每年透過這個平台在台灣與中國的生技發展扮演觸媒的角色 ,許多當年初出學界的新鮮人,今天也儼然成為學術機構與產業界的中堅份子。 」

 

2017協會現任會長楊培博士就是從創會初始就加入的元老會員,他為了顧及家庭與工作繁忙一直等到兒女上了大學才出任管理職務,從半年前開始他協同副會長陳長欣博士與年會主席李惠芳博士積極招募新成員加入理事會,從小型專案、會員的野餐會就開始磨刀練劍,培養成員默契與向心力,成果將在這次的盛會中展現。

 

年會邀請了兩位專題主講人,以研發貧血、肺纖維化與癌症抗體新藥著名的 FibroGen公司首席醫療長余健鸿(Peony Yu)博士,將就新藥開發如何優化產值與成功率分享她的經驗。另一位是法國新創公司Aratinga.Bio 首席醫療長Philippe Bishop博士,以他參與研發Genentech 的暢銷明星藥Avastin (Bevacizumab) 做宏觀的分析,新藥要如何創造超級品牌?Avastin是將自老鼠身上所得對抗VEGF的單株抗體,利用基因工程將部份的結構改造成人類蛋白質,僅留7%的氨基酸仍屬於的老鼠,不會進入人體後因為不容而產生抗Avastiin的中和抗體。Avastin可有效抑制多種癌症細胞株的生長,而且和化學治療合用有加乘效果,2016年銷售量 67 億美元。

 

從全球製藥產業的發展趨勢看來,上游是歐美生技產業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資本少、規模小的公司的機會。許多中小型的生技公司能在一年的研究經費五百萬美元、人數也不超過五十人的環境下,研發出新穎的藥物,成爲大藥廠競相投資的標的。「也只有大藥廠才有足夠財力與有經驗的團隊進入臨床試驗,近七、八年來,全球產業的發展進入分工模式,有興趣進入這個產業的人,抓住上游研發出潛力好的產品,如何在中下游的每一個步環節,利用分工模式找到合作夥伴?」2011 年華人生科會前任會長孫惠蒂博士也捲起袖子幫忙,從亞洲邀請了幾位資深的生技業者各就產業鏈的一環來做整合性的討論。

 

除此之外尚有默克製藥商業發展部長也是 2013 年前任會長陳明芝博士主持的生醫新藥合作與投資論壇,以及專利法律顧問、也是促成與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合作的幕後旗手孫霖博士主持生醫開發的法律論壇,還有分子檢測、生物類似藥的成功案例討論,灣區華人生物科技協會團隊縱橫觀察生技業過去三十年的發展,試圖為未來的走向趨勢畫出藍圖,應該是場場精采、沒有冷場的會議。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