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只是乏人聞問

今年九月三日是對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七十年,自古這樣的人生便屬稀少,更何況飽受年少的國仇家恨、年老的委屈孤寂,如今又逐漸凋零的1937~1945年間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抗日老兵呢!

中原時區1945年9月3日的東京灣密蘇里號戰艦上,日本向同盟國正式簽署《降伏文書》(Japanese Instrument of Surrender),中國長達八年的對日抗戰也終告結束。但來不及享受凱旋的喜悅,這些英雄就因國共內戰導致兩岸分治而踏上不同的命運道路。他們曾被人鬥爭,曾被人漠視,但幾乎以一個班換取一個日本兵的代價,總共付出334萬人傷亡才贏得勝利的,也正是他們。沒有這八年來超過千萬名國軍老兵的犧牲,就沒有現在的兩岸發展,大家也許還活在大東亞共榮圈裡。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思及此,可對得起這些讓中華二字活下來的老兵嗎?

今年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意義非凡,兩岸政府在爭取抗日正統地位上,也在不斷使力,像召集學者編撰抗戰歷史、邀請世界各國來擴大慶祝活動、大閱兵、發表宣言等不勝枚舉,大陸還特別從今年起,定九月三日為國定假日,以示紀念。而台灣自1955年即以此日意義定為軍人節,軍人放假一日,政府會有紀念行程,民間則自隨其便。林林總總,眼花撩亂,但在最本質的紀念,善待抗戰國軍老兵們,大家可曾使上什麼勁?

2014年,根據大陸關愛老兵志願者的統計,健在的原抗戰國軍老兵,確認身分者不到三千人。而據2015年大陸民間關愛老兵人士的估計,目前健在的抗日國軍老兵有兩萬人左右,而關心老兵多年的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統計,人數應不到一萬人。不管數字多少,這些留在大陸的老兵們,幾乎都經歷過因“歷史因素”的改造,而大都隱姓埋名藏匿在山間野外,生活條件困苦,並且多孤寂一生,也許這就是英雄在末路下的淒涼生存之道。不過,比起貧苦孤寂,被戰敗國日本俘虜恥笑,可能更讓這些英雄氣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了侵華日本皇軍戰犯982人、滿洲國戰犯71人和354名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被俘國軍抗日將領。把中華民族存亡戰爭的敵人與內戰對手關在一起,更何況這些對手是戰勝敵人的功臣,真叫英雄老兵情何以堪?更讓老兵心碎的是,戰敗國日軍官兵還很驕傲地說:「打敗我們的國軍一樣被關在隔壁。」

內戰沒有戰犯,只有悲劇,凡是悲劇都應設下停損點。美國南北戰爭的北方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林肯並沒有因為戰勝而沾沾自喜,蓋茲堡宣言中,停損悲劇,為國家與民族立此誓言:「自光榮的亡者之處吾人肩起其終極之奉獻—吾等在此答應亡者之死當非徒然—此國度,於神祐之下,當享有自由之新生—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當免於凋零。」

承襲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政府又如何呢?這些隨政府播遷來台的抗戰國軍老兵,目前在世的約還有三千九百人,生活是大家衣食無缺,精神就又有幾人能老有所終呢?兩岸開放後,每個幾乎都哭著回家,卻又哭著回台。打算把台灣當根來落葉的,又得忍受社會的冷漠與不敬。

獨自住在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的一百歲抗戰老兵王從志說:「花蓮已經是我的故鄉,不回大陸了。」1964年退伍的他,被退輔會安置在花蓮縣壽豐農場,墾荒拓地,直到1981年成為花蓮榮家外住榮民,他說:「我一個人在花蓮住,有榮民服務處弟兄照顧,門諾基金會送餐和醫療守護,挺好的。」但談起他們用血淚拼出來的抗日勝利,他無奈地表示,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已不怎麼重視抗戰歷史了,他只能從深沉的悲慟到難過,現在愈來愈無感!

比起兩岸的抗日國軍老兵,戰敗被遣送回國的日本官兵,日子似乎還好過些,想來真令人唏噓。幸好,珍惜國軍老兵貢獻的還是大有國在。美國,它縱有諸多令人不滿之處,但它最可愛也最可敬的地方是,尊重歷史真相,所以在今年的國殤日紀念活動上,遊行隊伍舉的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天空飛的是繪著青天白日的P-40飛虎隊戰機,因為他們知道,在歷史與法理上,與他們並肩抗日的同盟國,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

歷史不可能被改寫,歷史不會有假設或如果,歷史的價值在於沒有立場地還原過去的事實,以讓我們從中得到一個learning。

來自各方面的態勢,已讓兩岸政府在今年的慶祝活動上,不可能少了國軍老兵這批歷史主角,贈勳致敬相信絕少不了,但他們失去的人生精華歲月,同樣也回不了。相信老兵們都願意將失去的精華人生當作獻給國家民族的犧牲,只希望灑在這段歷史的血沒有白流,如同第20軍特務連長張文治臨終遺言:「我只希望國家能公平公正對待老兵,敢於承認錯誤,澄清歷史!」

專題報導 /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