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馬年。在親朋好友之間互道新年快樂的時候經常用和馬字有關的成語,例如一馬當先,快馬加鞭,龍馬精神,馬到功成,汗馬功勞,老馬識途,老驥伏櫪,路遙知馬力來互相祝賀和勉勵。然而,這個馬年卻帶著憂傷,因為這是又一個甲午年,甲午是一道難以抹去的國恥。

 19世紀末葉,日本假藉朝鮮政局不穩為由駐軍朝鮮,並屢屢進犯駐紮在朝鮮的清軍。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黃海豐島附近襲擊北洋艦隊,8月1日清朝政府對日宣戰,這場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中日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從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開始,至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變化,大致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從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戰爭分陸戰與海戰兩部分。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大東溝海戰。7月25日,日軍第九混成旅團16000多人向駐守平壤的清軍9500餘人發起進攻,清軍奮勇抗擊,日軍無功而返。9月15日,日軍再次分三路總攻平壤,戰鬥至為激烈,因清軍內部湘軍、淮軍嚴重對立,兵敗如山倒,清軍狂洩500餘里,退回鴨綠江以北的中國境內,朝鮮全境為日本所控。

9月1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黃海鴨綠江出海口大東溝附近以4艘快速巡洋艦在前,慢速6艦在後,成一字陣突襲從朝鮮運兵回來的北洋水師艦隊。清艦變陣排成尖峰隊形,讓艦上定遠級的主炮都排在前方,一邊炮擊,一邊衝向敵艦。日艦面對清軍鐵甲艦猛烈攻勢,被迫後退,改為包抄清軍右翼。由於清軍指揮不當,導致右翼艦隊被殲滅,指揮官丁汝昌也身受重傷。定遠號艦長接手指揮以後,下令全部艦隻集中重炮攻擊日本旗艦松島號,松島號雖然被擊中多處,甚至艦長室中彈,卻因為砲彈沒有爆炸而未沉沒。日本艦隊在沒有優勢下撤退。

大東溝海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現代鋼鐵軍艦海戰,激戰5小時,北洋艦隊損失巡洋艦5艘,受傷4艘,傷亡600餘人;日艦僅傷5艘,傷亡300餘人。戰後,北洋艦隊龜縮威海衛,再不敢主動出擊,日本聯合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

第二階段,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以陸戰為主,戰場位於遼東半島。9月25日,日軍搭浮橋搶渡鴨綠江成功,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被迫撤出陣地,日軍攻陷虎山。其後半個月,清軍各部不戰而逃,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旅順陷落,遭日軍屠城4天3夜。

第三階段,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25000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1月30日,日軍集中兵力攻佔威海衛南岸砲臺;2月3日,日軍攻陷威海衛城,劉公島成為孤島。2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10艦全數為日軍所俘,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山口縣馬關港簽署的《日清講和條約》共11條,其中主要內容為:

  1. 割地:將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群島永遠讓與日本。中國承認朝鮮獨立,朝鮮對中國的貢奉永遠廢止。
  2. 賠款:中國支付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
  3.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口岸,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這些口岸,並認可日本最惠國待遇。

馬關條約使得日本的版圖擴大了好幾倍,并且向南延伸了1000多公里,獲取了臺灣農業、林業和礦產等寶貴資源。馬關條約所規定的賠款,為當時日本GDP的4倍強,而日本將賠款的62.7%用作軍備擴張,21.9%用作臨時軍事費,大大增強了它的軍事力量。所以,馬關條約決不是像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所說的“喪權辱國”那麽簡單,而是不折不扣的“養虎遺患”。日本於1910年正式吞併朝鮮,從1930年代起進犯滿洲,從1940年代起進犯東南亞,甚至夏威夷。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在提出實現國防現代化目標的時候曾經提出“落後就會捱打”的口號,我也一直信奉這個真理。但是,當我查閱甲午戰爭前夕中日海軍力量對比的時候,竟發現當時中國並不落後,軍力甚至比日寇略勝一籌:

北洋艦隊

日本聯合艦隊

艦艇總排水量

3.5萬噸

4.1萬噸

裝甲巡洋艦

3

1

防護巡洋艦

3

8

平均航速

11.48節

12.84節

20厘米以上火炮

31

15

20厘米以下火炮

230

140

速射機關炮

244

294

魚雷管

39

43

 

對於甲午戰爭中國為什麽會戰敗,眾說紛紜,但是主要是以下3條:

  1. 政府腐敗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政治一新,國力強盛,顯露擴張野心。慈禧太后卻壓制改良,置大敵於不顧,花費數千萬兩白銀重修頤和園,光緒皇帝大婚又花費白銀550萬兩,而一艘定遠級鐵甲艦的費用祗需要200萬兩。
  2. 輕敵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配置有鐵甲艦定遠號及鎮遠號,各有12寸巨炮4門,航速分別為14.5節及15.4節,艦艇總排水量也大大超過日本,然而在甲午戰爭之前6年再沒有添置鐵甲艦。原本預訂購入300箱砲彈,後因軍費不足,祗購了3發。而在此期間,日本以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趕上,因此在開戰時的北洋海軍已經沒有多少“大艦巨炮”優勢可言。然而,1894年5月下旬李鴻章校閱北洋海軍,氣勢宏大,英、法、俄、日本各國均以兵船來觀。李鴻章洋洋得意地認為,北洋艦隊戰力不容小覷,定能迅速擊潰日寇。
  3. 戰略失當 滿族是遊牧民族,善於陸地作戰,北洋水師的指揮官和水兵大多數沒有作戰經驗,據傳海軍最高指揮官丁汝昌也是“祗識弓馬”。這支海軍在海戰中多次戰略失當,在豐島海戰中甚至用錯了砲彈,日艦吉野號被一枚150毫米口徑炮彈擊中右舷,穿透鋼甲,可是由於用的是穿甲彈,彈頭裏面未裝炸藥,所以擊中而不爆炸。

我們今天來紀念甲午戰爭120週年,主要是要清醒地認識,日本是一個有野心的國家,它對整個世界都有野心,而對中國特別有野心。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結束到明年就是70年了,但是日本政府從來沒有正式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道歉。雖然中國領導人在最近40年內多次向日本方面送去微笑,但是從各種渠道帶出來的信息都表明,日本亡華之心不死,日本始終是中國最可怕的敵人。如果這種情況任其發展,中日之間早晚還有一戰。果真如此,那是很不幸的,對中國固然不幸,但對日本是更大的不幸。

記者 湯毅堅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