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了美國網絡攻擊權?

斯諾登揭露了美國在海內外實施大規模電信監控的事實,證實了人們先前的猜測。但是,美國政府實施網絡與電話監控程度之深廣,還是讓世界深感震撼。
為應付美國朝野對實施大規模信息監控的眾多質疑,奧巴馬總統日前做出回應。他提出了美國情報改革的四項措施,表示將調整法律,加強對政府權力的製衡,增加情報監控的透明性,組建外部專家小組來審核美國情報的技偵手段。
白宮希望藉此在國家反恐與民權保護之間劃出界限,奧巴馬更期待能同時滿足美國國家安全和民眾隱私權利之需,從而結束由於斯諾登揭秘所引發的一個多月的辯論。美國政府此舉能否達到目的還有待觀察,畢竟奧巴馬的允諾多數仍屬口惠而實不至。此外,鑑於情報工作的特殊性,白宮提高情報監控透明度的保證,很難被美國普通民眾所核實。
無論奧巴馬總統做出何種姿態,有兩點不會變化:美國政府既不會由於情報新政而中斷其在國內對民眾的繼續監控,也不會停止它對世界各國的嚴密監視。奧巴馬所做出的關於美國情報改革的舉措,根本沒有涉及美國是否將停止對他國信息主權的侵犯。在美國政府試圖重建第一種平衡——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之間的平衡時,人們沒有看到它有任何意願關注第二種平衡——在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國際社會關注各國的信息邊疆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的侵入。鑑於信息空間的非實體性,劃出國家信息主權的邊界並實施有效防禦仍屬當前人類安全的前沿。美國並不具有滲入他國信息主權疆域進行窺視或盜竊的特權。美國應具有網絡自衛的主權,但它沒有實施網絡侵犯或不當先發製人的權力。
美國一方面要求他國不對美國進行網絡攻擊,宣稱要保護其國家安全與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卻罔顧他國主權,長期對他國的網絡樞紐進行攻擊,以獲取他國的國家安全資訊與知識產權。這一做法已嚴重侵犯他國合法的安全與經濟利益。近期揭露的更多事實表明,美國的這種做法完全超出了反恐的藉口——美國情報部門實施網絡進攻的重要目的包括為了獲得他國的技術發展戰略,這與所謂國際反恐風馬牛不相及。
美國的這種做法不可能長期隱秘。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就連美國政府自己的工作人員也看不過去。斯諾登事件並非偶然,不是他來揭秘,也會有其他特工來揭發。美國大規模侵犯他國權益的事件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僅美國的一般合作夥伴無法容忍,就連其一干盟國也都無法接受。
美方如果以各國網絡攻防彼此心照不宣為由,試圖為其侵犯他國進行搪塞,那它就不要自封為道德裁判來宣教世界。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美國所具有的先進科技正極其快速地傳向世界, 網絡攻擊很快便可能不再是美國的獨家利器,而可能置美國這個高度信息化的國家以極其脆弱之境地。
這也正如美國曾是生化物武器的高手,但隨著這些武器的快速擴散,美國最終還得推動全球規範,以放棄自己的生化武器來換取無生化武器世界。前車之鑑,美國理當汲取。

(作者為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副院長沈丁立)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