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太空梭!

9月21日天未亮,就有成千上萬的灣區居民跑到Mountain View附近的太空總署機場,或者在海邊公園裡的高崗上,等候一睹”努力號”(Endeavour)太空梭的風采。
因為要避免灣區常見的晨霧,它出發的時間比預定的晚了一個小時。到十點半左右,終於看到了由那架改裝的波音747飛機「背」著的努力號在藍天白雲下,由金門大橋的方向慢慢地飛了過來。雖然這可能是許多讀者第一次親眼見到它,但是卻有一份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在四十多年的歲月裡,它就像人生職場的起伏一樣,由夢想到真實,由成功到失敗,再失敗,但是決不放棄,終於又站起來,完成了它的使命,達到如今榮休的地步。

太空梭計畫是1972年正式由尼克森總統批准,做為登陸月球成功之後,發展太空站科技計畫之一。1977年第一架太空梭“企業號”開始試飛,1981年正式達到太空飛行的設計目標。但是不久,太空梭計畫發生意外。1986年挑戰者號升空後的爆炸,引起設計問題的檢討,並且因為犧牲的七位太空人中包括一位中學老師,新建的”努力號“是由美國中小學生出謀策劃,以公開徵名競賽獲得命名的太空梭。結果由布希總統在1989年宣布。名字源自著名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James Cook)在1768年首次遠征時搭乘的三桅帆船「努力號」( Endeavour),這也是努力號的名字採用英式英文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Endeavor拼法的原因。

努力號是一艘“拼裝”太空梭,以「發現號」和「亞特蘭提斯號」建造合約中同批生產的備用零件為基礎而建成,用來完成挑戰者號意外後留下來的任務,支援國際太空站等。作為最新一代的太空梭,努力號擁有更多新開發的硬體裝備。從1992年五月首次執行任務,到去年五月先後有25次的飛行紀錄,在太空渡過了280天,繞行地球4429圈。

另一次事故發生在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回歸降落時失事燒燬,帶起一連串的檢討。這些事故和國際太空站本身的問題,導致很多設計和計畫的改變,因而讓太空梭多飛了十五年之久。在下一代新太空航行器Orion還沒有飛行以前,美國將利用俄國的太空梭進行一些太空研究。同時聯邦航空太空署(NASA)可以集中資源,進行地球太空之外的探索行動,並研究是否要把人類送上火星。至此,從1981年的第一次太空梭飛行,到去年7月21日最後一次太空梭飛行。經歷135次太空飛行的美國太空梭計畫正式告一段落。

自從結束飛行任務後,“發現號”太空梭於今年四月飛到華府地區做了一次類似的“再見之玈”,然後退休在華府郊區的太空博物館裡。 “亞特蘭提斯號”依然留在佛州的航太中心。原來在華府的“企業號”已經搬到紐約市的新家。

在大家歡呼聲中,看到這架”最年輕“的太空梭慢慢地轉向南方,繼續它的再見之旅,飛往洛杉磯。榮休後的“努力號” 太空梭將於10月30日起在加州科學中心(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永久展出。據稱他們為此要花兩千八百萬的搬家費。

讓我們在這兒,除了慶祝太空梭榮休之外,也祝福那些為科技任務犧牲的太空人。

 

文:蔡老師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