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是否讓孩子失去社交能力?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研究,隨著孩子們頻繁使用電子設備和數位媒體,而缺乏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這可能影響孩子們的社交能力。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指出讓一組六年級的學生連續五天不使用智能手機、不看電視或使用其他電子設備,比同樣年紀但連續五天使用電子設備的孩童能夠觀察人的情緒。

加大洛杉磯分校心理學教授同時亦是這項研究的作者葛菲爾(Patricia Greenfield )指出“眾多人提倡電子設備對教育的益處,卻很少人提到電子設備帶給孩童的負面影響。”社交敏感度降低和失去觀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均是電子設備給與孩童的負面影響。當與同儕的真實互動減少而用電子化設備與同儕互動的機會增高時,這似乎影響孩童的社交技巧。”

加大的這項研究已在網上發行,同時也將在十月份“電腦人類行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刊物發行。心理學家針對兩組在南加州公立學校就讀的六年級的學生進行實驗。51名學生參加 八里教育中心(Pali Institute)舉辦為期五天的自然科學營,另外54名來自同一個學校的學生則未參加。

學生禁止使用手機

在科學營中學生被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根據科學營的顧問所言,許多學生在頭幾天感到非常不適應,然而絕大多數的學生很快便適應了沒有電子設備的日子。在科學營開始和結業時,兩組學生需要接受測驗,辨別圖片和影片中人物的情緒。學生必須辨識48張照片中的人物是開心、難過、生氣或是驚嚇。而在影片中,學生則必須辨識兩個人物間的互動,並在教師指導下,描述兩個人物的情緒。影片的內容包括:學生提交考試卷給教師,其中一個學生對考試非常有信心,然而另一個學生則很焦慮。另一個影片中,一位學生因被同儕排擠,不能加入討論而感到沮喪。

和沒有參加科學營並使用電子化設備五天的學生相比,這些在自然科學營的學生改善了對面部表情和情緒觀察的能力。研究員指出原先孩童經常錯誤辨識圖或影片內人物的情緒。在科學營一開始,學生辨識錯誤的比例是14.02,但在科學營結束後學生的犯錯率減低為9.41。而針對影片的測驗,參加科學營的學生對情緒辨識有很大的進步,而未參加科學營的學生則沒有任何進步。研究內調查的學生包括男與女。

面對面的社交不能被取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生數位媒體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游爾(alda Uhls)指出 “你只能從人與人的互動學習辨別人情緒的能力,電子化設備無法幫助你學習這個技巧。 如果沒有與人的真實互動,你可能失去重要的社交技巧。” 游爾説餐與研究的學生指出他們平均每天花在傳簡訊、看電視和玩電動遊戲的時間是4.5小時。其他研究指出若是擴大調查對象到全球學生,則會發現學生花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可能更多。游爾是南加地區非營利組織‘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的主任。

加大教授葛菲爾指出研究顯示學生需要更多與人的真實互動,而利用社群網站和人進行互動,則讓人花費較少的時間發展真正的社交技巧, 只用打字的方式與人互動也影響到與真人互動時,觀察對方情緒的能力。游爾則説“表情符號”不能取代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我們需要減少使用電子化產品。”

 
本文是新美國傳媒與加州大學合作專案下的系列文章。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