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發現能留在美國,且一直與兒女和睦相處的人,大都為閒聊之智者、智商較高者。

我當然除外,我只喜歡與自己理念相同的朋友聊天,因此能聊得來的人少之甚少。我喜歡談論國內外時事、敏感話題、歷史典故、文學、人性、短電視劇、人際關係等,而所遇之人大都僅愛談柴米油鹽、兒女關係及道聽途說的軼事閒文。我開始以為所遇大多數談吐俗套,並無深度,但仔細觀察卻發現,並非人家俗,而是自己的情商不夠高。

我發現,許多人並沒有很高的學歷與豐富的閱歷,但聊天卻是技高一籌,一下子就能拉近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而我常常是連與對方溝通的話頭都不知如何去抓。大多數聊天之智者都非常善於寒暄,如初次見面,他們會說幾句天氣冷暖、對方身體狀況如何、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多大了之類的話題;會問對方生活在中國的哪個城市、生活習俗、飲食習慣如何之類的應酬話,雖然那是沒有準備深入交流的一種談話方式,但這樣很快就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少部分聊天智者則非常擅長長談——即興暢談,這是超出一般應酬之外的談話,短則半小時,長則大半天。

寒暄無需懂得什麼技巧,而長談則需要靠一個人內在品味來展現自我。我的弱點是一但發現某位說話不中聽,如他一再貶低特朗普、馬斯克或抬高普京,我便會為此不由自主地為特朗普、馬斯克鳴不平,譴責普京的侵略行徑。我明知對方就是不喜歡特朗普、馬斯克,喜歡普京,但為了證明自己看到的影片、書籍多而據理力爭,硬要繼續交談這一話題。我會大擺特朗普的豐功偉績, 痛批普丁的無理無恥,這樣的「交談」只能聊得死去活來,極不開心。

而那些智商高、善於長談的人,特別注重遞好話頭,且因人而宜。他們若發現對方外向、好交際、知識面廣,便在職場、經濟、文化、教育、歷史等方面深入與其交流;若發現對方接觸面狹窄、了解資訊有限、思想保守僵化,便僅聊直觀感受、柴米油鹽,談哪兒的物價便宜、孫子上哪一類課外較好等。如我剛從中國沿海城市返回美國,一位善聊的大姐笑著說,您回國了,我們一直都在等您回來打牌呢!您那裡的物價怎樣,年輕人多不多,工作好不好找,房子降價了沒有?她這樣的問話,讓我感到很舒服,內心沉寂的聊天素材便立即應聲而出。

聊天之智者聊天時非常懂得尊重別人,聊天內容也注意因人而異,他們對見過的人的姓名、是哪裡的人爛熟於心,並能脫口而出,對人家有幾個孫子、孫女瞭如指掌,可見他們在聊天前事先做足了功課,對於對象的性格、所受教育、個人聊天、時間他知道你喜歡跳廣場舞,就會和你探討舞姿舞步、動作要領;知道你是書迷、電視狂人,便會與你探討怎樣看待瓊瑤、大S之死、楊振寧張藝謀與其妻老少戀的利弊和最近上映的電視短劇、書籍的可圈可點之處。

因人而宜,也包括因心而宜。聊天之智者會刻意觀察聊天對象的心情,若發現對方心情愉悅,對自己聊的話題很感興趣,就會與其深入交談,直談得眉飛色舞;若發現對方心情不好或聊天內容稍不入耳,便會找藉口即刻離開。

聊天智者智商、情商是否高,還體現在其是否有學養與見識上,一個人讀書越多,生活閱歷越豐富,挑起的話頭就越具有吸引力,而若聊天者不學無術、閱歷淺薄,那麼想找一高水平的聊天對像或選擇一個有價值的話題就會很難。挑話頭的格局,更是呈現在對方是否有善意上。聊天目的是為交友、開心、獲取談話營養,而非樹敵,若總是讓人尷尬,故意使人難堪,以顯示自己有水平等,就不會有人願意與你閒聊,這也是不聰明的做法。在一次聊天中,有朋友這次說自己的退休金為$3000,下次又說退休金為$4000,總是在變換說法,信口開河,那時間長了,就很難讓人對他產生信任感。不要輕視聊天,因為它能從一個側面能顯示出人們在各方面的品質與素養。

文/汪敏華

Related Posts

技職教育因AI翻身
美上訴法院禁川普派兵入芝加哥
美對中加徵關稅 加密幣蒸發逾180億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