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稅法入門 – 抵稅項目與避開稅務陷阱

在美國生活與工作的民眾,每年最重要的財務任務之一就是報稅。

美國稅法雖然繁瑣複雜,但了解基本規則,善用合法扣抵,不僅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避免誤觸法律,留下稅務紀錄或遭罰款。本文將從報稅義務、收入申報、常見抵稅項目與稅務陷阱四個面向,帶讀者入門美國稅務制度。

美國國稅局(IRS)規定,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與在美居住的外國人,在收入達到一定標準時,皆有報稅義務。判斷是否需要報稅,取決於申報人的身分(單身、已婚合報、戶主等)、年齡與年度總收入。

以2024年為例,單身納稅人若年收入超過$13,850美元,就必須報稅。已婚合報的夫妻,合併收入只要超過$27,700美元,也需要報稅。此外,即便收入未達報稅門檻,有些人也會選擇申報,以領取退稅或合資格的退稅補助(如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特別提醒的是,持工作簽證(如H-1B、L-1)、學生簽證(F-1、J-1)者,也可能需根據其居留日數與收入情況履行報稅義務。一般每年報稅截止日為415,若需延長可申請延期至10月,但延遲報稅不等同延遲繳稅,欠稅者仍須按時繳納,避免產生利息與罰款。

收入申報:哪些收入需要申報?

在美國稅法中,「全球收入」皆須申報,無論該收入來源是否來自美國。例如境外租金、股息、利息、投資盈餘,甚至國外的兼職收入,都應列入申報。

一般常見需申報的收入包括:

  • 工資與薪資(W-2)
  • 自僱或自由職業收入(1099-NEC)
  • 投資利得與資本利得(如股票買賣、虛擬貨幣交易)
  • 房租收入
  • 利息與股息(1099-INT、1099-DIV)
  • 失業補助與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

未如實申報所有收入可能構成「逃漏稅」,一旦被查獲將面臨高額罰款、利息甚至刑事責任。

抵稅項目:哪些支出可以節稅?

合法使用扣除(deductions)與抵稅額(credits),是減輕稅負的重要方式。扣除可減少應稅所得,而抵稅額則直接減少應繳稅額。常見項目如下:

1. 標準扣除(Standard Deduction

每位納稅人都可選擇使用標準扣除額,2024年單身為$13,850、已婚合報為$27,700。若符合條件,也可選擇列舉扣除(Itemized Deduction,如房貸利息、州稅與地方稅、醫療費用、慈善捐款等。

2. 子女與家屬相關抵稅(Child Tax Credit

符合資格的子女每人最高可抵稅$2,000,部分可退還。若家庭有托兒開支,也可申請育兒抵稅額(Child and Dependent Care Credit)。

3. 教育支出

高等教育的學費與相關費用可使用美國機會抵稅(AOTC)或終身學習抵稅(LLC,最多可抵稅$2,500。

4. 退休帳戶供款

向傳統IRA或401(k)供款可抵減當年收入,延後課稅;部分納稅人還可申請退休儲蓄抵稅(Saver’s Credit)。

稅務陷阱:常見錯誤與風險

報稅過程中,不慎或誤解法規可能造成法律問題。以下幾點值得特別留意:

1. 隱匿海外資產與帳戶

美國稅法要求納稅人申報境外帳戶(如FBAR與Form 8938)。若帳戶總值超過$10,000,需向財政部申報,否則將面臨嚴重罰則。

2. 虛報開支或造假收入

例如過度誇大業務支出、自僱收入不如實報帳等行為,一旦查核屬實,將被罰款並可能追溯補稅多年。

3. 忽略自僱稅(Self-Employment Tax

自由職業者與小商戶除所得稅外,還須繳納社安與健保稅(共15.3%),許多新創業者常忽略這點。

4. 錯用抵稅資格

部分稅額抵免如Earned Income Tax Credit(EITC)規定嚴格,若申請不實可能失去未來三年的資格。

由於美國稅法龐雜變動快,特別是有投資、海外資產、自僱或多重收入來源者,建議諮詢有註冊資格的會計師(CPA)或報稅專員(如EA、Registered Tax Preparer)協助處理。此外,低收入戶與長者可利用IRS提供的免費報稅服務(如VITA、TCE計畫)。

每年準時報稅、誠實申報收入、善用合法節稅工具,才能在美國這個高稅負社會中安心立足、穩健理財。

文/知己

Related Posts

川普親信Kirk猶他演講遭槍擊身亡
美保守派領袖 Charlie Kirk 演講遇刺身亡
牧師詐騙舊金山教民40多萬元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