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洋深處到廚房貨架,微塑膠幾乎滲透到環境每一個角落。它們存在於食物、水、土壤、空氣、家庭灰塵甚至人類糞便中。這種廣泛存在引發人們對其對健康和生態系統影響的嚴重關切。
為更好地瞭解風險並為公眾辯論提供資訊,法國食品安全機構ANSES進行多項研究,測量日常食品、尤其是海鮮和飲料中微塑膠水準。
他們研究水、蘇打水、冰茶、葡萄酒和啤酒等飲料中有多少微塑膠顆粒。該研究還觀察瓶子和蓋子類型-如玻璃與塑膠-是否影響飲料中最終微塑膠數量。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玻璃瓶中的飲料通常比塑膠或金屬容器中的飲料含有更多的微塑膠顆粒。例如,儲存在玻璃瓶中的可樂、檸檬水、冰茶和啤酒等飲料每升含有約100個微塑膠顆粒,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高數字。
為什麼飲料中微塑膠含量不同仍然未知,除了一個明顯例子:帶金屬蓋的玻璃瓶。
研究人員想確認微塑膠如何進入儲存在玻璃瓶中的飲料,以及清潔瓶蓋是否有幫助。在首次清潔瓶子並用過濾水填充後,他們研究三種情況:用未清潔的蓋子重新密封瓶子,密封前對蓋子吹氣,或者密封前吹氣並沖洗蓋子。
研究人員發現,未清潔的蓋子向每升瓶裝水釋放約287個微塑膠顆粒。在蓋子上吹氣可將微塑膠減少到每升106個顆粒。吹氣並用水和酒精沖洗,微塑膠進一步降至每升87個顆粒。
瓶蓋上塗料可能是污染源。這一判斷的關鍵線索包括:飲料中發現的瓶蓋塗料顆粒的顏色和成分之間的匹配;蓋子上的微小劃痕-可能由於儲存過程中摩擦造成;以及釋放的剝離太小而看不見-表明塗料層本身、而不是瓶子材料是微塑膠主要來源。
「我們比較法國銷售的不同飲料中微塑膠含量時,我們本來預期得到與現在相反的結果,」進行這項研究的Aquatic Food Safety Unit的博士生Iseline Chaïb說。「在沒有毒理學參考數據的情況下,無法確定所發現的微塑膠水準是否對健康構成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發現一個飲料生產商能很好解決的微塑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