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12歲男孩掀起對抗糧食不足運動

「一份午餐的力量」:舊金山12歲男孩掀起對抗糧食不足運動。

Landon To創辦「The Lunchmakers」志工團隊,動員百位兒少志工,親手送出三萬多份愛心便當,為無家者點燃希望。
在許多12歲孩童仍沉浸在玩樂與課業的年紀,Landon To卻已肩負起社會責任,率領一群年紀從3歲到17歲不等的青少年,組成「The Lunchmakers」——一個專為無家者製作與分送午餐的志工組織。他們的目標明確而溫暖:在糧食不安全日益嚴重的加州,讓每個飢餓的靈魂都能在午餐時刻獲得基本的溫飽。

疫情期間萌芽,一場童心的革命

「The Lunchmakers」起初只是Landon弟弟與幾位小學同學的一項課後小活動。他們在新冠疫情期間,開始為社區中的無家可歸者準備袋裝便當。隨著需求增加,Landon逐步加入並發現了這個行動的深遠意義,也從最初協助募款與聯繫工作,漸漸成為組織的靈魂人物。

如今,這項原本不起眼的行動已發展為涵蓋四個縣、設有13個分會的青年公益網絡,共有超過百位兒少志工參與。他們迄今已製作並捐出超過32,000份午餐,受惠單位包括Glide等六個非營利組織。

打破財務門檻,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

「很多孩子其實想參加,但因為要自掏腰包購買食材而卻步,這讓我覺得很不是滋味。」Landon說。於是,他開始學習撰寫補助申請書、發起GoFundMe群募計畫,甚至接受訪談、主動接洽企業與學校,為Lunchmakers尋求各種資源。

他的努力不僅減輕了志工家庭的負擔,更讓三所學校正式將Lunchmakers納入課程,將公益服務教育制度化,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

不只是便當,更是教育與啟蒙

除了實際動手包裝午餐,Landon也將服務精神延伸至教育領域。他為當地幼兒園舉辦服務活動,親自向孩童說明助人的意義;他也在教育場合發表演說,包括面對800多位教師介紹Lunchmakers的運作與理念。

目前他正著手設計一套針對學齡前與國小學童的「社區服務課程」,期望未來能進一步推廣至更多學校,讓公益不只是一次性活動,而是持續內化的生活態度。

準備交棒,願Lunchmakers永續傳承

隨著大學階段即將展開,Landon已著手培養下一任接班人。他相信,唯有建立完整制度與價值基礎,Lunchmakers才能在他離開後持續運作、壯大。

「我不想讓服務工作變成令人厭倦的責任,而是希望它能成為一件有趣、有意義的事。」Landon說,他希望Lunchmakers未來能發展為正式的非營利機構,即便這條路可能充滿挑戰與行政手續。

從一份便當開始,擴展至全社區的改變

對Landon來說,最感動的不是媒體的報導,也不是拿到多少補助,而是越來越多年輕孩子主動表示想在自己學校成立Lunchmaker分會,甚至開始模仿他的做法行動起來。

他說:「如果你對社區現況不滿,不必等別人來改變它。你可以自己開始,然後慢慢讓影響擴大。」

初心與建議:服務從不需要壯舉

談到給其他想投入志工服務的孩子或家庭的建議時,Landon語重心長:「不需要一開始就全心投入。可以先從撿起朋友丟下的垃圾、替陌生人開門這些小事開始。服務其實是生活中的一種態度,不需要頭銜,也不需要壓力。」

他更希望社會不要把服務工作當作例行公事或填表任務,而是真正透過設計與引導,讓孩子們在參與中找到成就感、快樂與成長。

專題後記
在舊金山這座貧富落差顯著的城市裡,一名12歲孩童發起的Lunchmakers行動證明了「年齡從來不是改變世界的門檻」。當一個孩子選擇走進街頭、了解社會最弱勢的需求時,他不僅為無家者送上一份午餐,也為城市注入了希望與尊嚴。

記者綜合報導

Related Posts

日落區給殷嘉立「當頭棒喝」
Milpitas 五月花海鮮酒家
不應該發生,但並不意外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