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USA Today)於四月底公布由其編輯群和讀者們,獨立票選出的全美十大夜市

,舊金山華埠的BeChinatown夜市被選為桂冠,稱那裡的豬肉包子、蛋捲、拉麵和其它美食一定要嚐嚐,讓這座2023年11月,為迎接舊金山主辦APEC會議而應景產生的夜市,幫舊金山名氣這回是享譽全國性媒體了。

從華埠從亞太經合會可以知道,「今日的美國」早已不是當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西部牛仔,而是充滿異國風情的四合院。五月起的五個月,是北美的夏日狂歡節。5月9日開始的華埠夜市,在這段期間內是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舉辦,規模也從APEC時候的兩個街區廿個攤位,擴張成今日的七個街區四十個攤位,近一年的時間成長一倍,每場夜市估計有一萬五千至兩萬人來逛,如此成就,尤其有《今日美國》的票選全國第一加持,創辦人Lily Lo說:「這非常令人振奮,我感到非常自豪,這是我從未想過的事情。」因為她創辦此夜市的初衷是為了吸引客流,幫助許多在疫情後陷入困境的商家。

善意的初衷,豐收的成果。今日的華埠夜市除了吸引逛街者,還有約一百名志工熱心參與,其中不乏高中生和退休者。這座夜市主要靠捐款和市民歡樂基金來維持,而該基金正是由市長Daniel Lurie在當選之前共同創立的。對於他的初衷有如此殊榮,他說:「我們這座城市希望支持這樣的舉措:在全市範圍內建立娛樂區、設立夜市。這些舉措正在發揮作用,讓我們繼續努力。」

這可能是Lurie市長最靜默卻又最卓著的市政成就,因為市民與遊客們在這每年必來的夏天裡彼此受益了。Eunice Lu和她的雙親在夜市主要幹道Grant Ave.上開了Lady Luck Café和香港煲仔飯餐廳,她說只要有夜市,他們的生意就會興隆一倍以上,所以她會在那些晚上把咖啡館和餐廳營業到很晚,甚至還會在外面擺攤。她表示,以前在那裡買過他們餐飲的顧客,都會回來再度光臨,她說:「我喜歡這裡的熱鬧氣氛,它給人一種社區感。大家都來這裡是為了享受美好時光,品嚐美食。」

至於遊客,5月9日今年的華埠夜市正式開幕,舊金山居民Nancy Jew說:「我喜歡這裡的原因是有各式各樣的飲料和美食。他們有點心、壽司。」而特地與朋友來看舞獅和熱鬧的Fresno人Ramiro Meza,說他是第一次來,舞獅和中國菜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這很棒。它包容了不同的文化。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看到不同的文化真是太好了。」

文化多樣性是灣區魅力之一,若《今日美國》願意就此排名,相信灣區鐵定全國前三。容納多樣化也成了灣區文化特色,這點在灣區重點地區矽谷尤為明顯。智庫矽谷聯合創業公司(JVSV)發布的《2025年矽谷指數》發現,66%的矽谷科技人是在外國出生的。

根據JVSV的報告,外國出生的科技工作者比例遠高於外國出生的矽谷居民比例,後者在2023年達到了歷史高點,但只有41%。創投家Anis Uzzaman是聖荷西Pegasus Tech Ventures首席執行長,也是年度創業世界盃的主席,他表示,外國出生的科技員工為矽谷新創企業和成熟企業提供了「關鍵要素」。他說:「他們帶來了多元化的視角、世界一流的人才、獨特的問題解決方案和全球市場的洞察力。」

代表谷歌、蘋果與Meta等矽谷大企業的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資深總監Sean Randolph表示,矽谷做為世界領先技術的中心,和「突破性事物發生地點」的聲譽,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很多人都想參與其中。」

很多外國出生的矽谷人之所以夢寐以求矽谷,正是因為在這裡可以找到在本國得不到的機會,這點隨著國家實力發展而有了矽谷人口結構的改變,例如過去大家在矽谷容易遇到熟悉的華人面孔,如今卻是以印度裔為主了。JVSV分析學士或以上學歷的矽谷工作者,印度裔占23%,幾乎四分之一;其次是中國大陸的18%,即使加上台灣出生的4%,現在的矽谷撞臉程度還是不及印度裔。

印度人習慣晚上八九點才吃晚飯,所以印度的夜市也是熱鬧非凡,可是印度夜市似乎難像大中華地區與東南亞的,能夠成為觀光賣點。雖然《今日美國》票選的十大美國夜市已經多樣化了,但華埠為根據地的便占了兩個,再怎樣多樣化也鐵定少不了台灣小吃與大陸串燒,其中第四名的洛杉磯縣Arcadia的626夜市,不但全美最大,更已企業化,儼然是台北士林夜市美國版。有齣老台劇叫做《夜市人生》,相信矽谷印度裔再多,也新創不出戲裡的人生味。

記者 Pegasus J. Juan

Related Posts

日落區給殷嘉立「當頭棒喝」
Milpitas 五月花海鮮酒家
不應該發生,但並不意外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