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項機能逐漸退化,骨骼健康也不例外。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年過50歲後,人體骨質流失的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的風險顯著上升。骨骼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更是跌倒、骨折等事故的高風險因素。因此,老年人對骨骼健康的正確認識與保養方式極為重要。
為什麼骨骼會變脆弱?
骨骼是一個活的組織,會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年輕時,骨骼的形成速度大於分解速度,因此骨質密度能夠維持穩定。但隨著年紀增長,骨骼吸收鈣質與合成骨質的效率下降,骨質流失成為不可逆的過程。此外,缺乏運動、鈣質攝取不足、日曬時間過少、荷爾蒙變化等因素,都會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
常見骨骼問題
- 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老年人骨骼疾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骨質密度降低後容易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或髖骨骨折,嚴重者可能因此失能或臥床。
- 關節退化(骨關節炎):長年累積的磨損造成關節軟骨損傷,導致疼痛、腫脹與活動困難,常見於膝蓋與髖關節。
- 駝背與身高變矮:因脊椎骨壓縮性骨折,造成背部弧度改變,是骨質疏鬆的典型表現。
骨骼健康的自我檢測
雖然骨質疏鬆症早期無明顯症狀,但可透過以下方式提高警覺:
- 是否容易腰痠背痛?
- 有無明顯駝背或身高縮水?
- 是否曾在輕微跌倒時骨折?
- 髖部、脊椎是否感到壓痛或不適?
如有上述情況,建議及早接受骨質密度檢查,通常使用雙能X光吸收儀(DEXA)進行測量,快速且無痛。
預防與保健建議
- 均衡營養,補充鈣與維生素D
每日建議攝取1200毫克鈣質,來源包括牛奶、乳酪、豆腐、小魚乾等。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建議每日日曬15至30分鐘,或經醫師建議補充維生素D3保健品。 - 適度運動
重量訓練、快走、瑜伽、太極等負重運動可刺激骨骼再生,改善肌力與平衡,降低跌倒風險。運動時務必量力而為,避免過度負荷。 - 避免菸酒與過量咖啡因
抽菸會抑制骨骼再生,酒精與咖啡因則可能影響鈣質吸收,應適度或避免攝取。 - 定期檢查與諮詢專業醫師
若已經進入高齡階段或有骨折家族病史,應每1至2年檢查骨質密度,並在醫師建議下進行藥物治療或補充營養素。
骨骼健康是維持行動自主、生活品質的根本。許多長者往往在發生骨折後才開始重視骨骼問題,但此時可能已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提早認識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從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著手,是守護老年健康的關鍵。健康的骨骼,不僅讓年長者走得穩,更能活得久、活得好。
文/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