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四月四日是什麼日子?對華人來說,不就是2025年的清明節,有啥好大驚小怪的?

但對微軟來說,今年的四月四日很特別,因為這家電腦軟體巨擘誕生於1975年4月4日,這一天是滿五十歲的生日。清明時節未必都雨紛紛,路上行人遇的也可能是剛回神的軟體巨擘,因為人工智慧風潮使其「五十而知天命」,未來的生命或會是一場「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唐‧劉長卿《清明後登城眺望》)

論電腦,微軟算不上老資格,但論普及,微軟的貢獻無出其右。微軟於創立的當年七月,發表了第一款產品Altair電腦的BASIC程式語言的一個版本。Altair被公認為第一台個人電腦,它甚至沒有鍵盤或螢幕,使用者必須透過撥動前面板上的開關與其互動。儘管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早期的PC非常不友善,但它的價格卻是當時人可負擔的,起價$439,相當於今天的$2,700。儘管它很原始,但它啟發了比爾‧蓋茲和另位創辦人Paul Allen,提出一個口號和一個目標:「讓每張桌子上、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台電腦。」

時至今日,這個目標幾乎可說實現了,雖然無法確定微軟的創辦人能否想像到今日的場面,幾乎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一台電腦(今天的智能手機)。軟實力是普及的核心,微軟於1977年授權蘋果Applesoft BASIC程式語言,讓許多人的第一台電腦成了Apple II。它使用上更親民了,人人可以利用它打字輸入資料,省下許多文書處理時間。

微軟早期還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產品MS-DOS,不過這套作業系統倒並非微軟原創的,而是從IBM的PC-DOS來的。微軟與IBM達成了一項非獨家協議,然後衍生出這項產品,它不但是和IBM相容的PC基層軟體,更成為除了蘋果和一些小眾產品如Linux外,唯一擁有PC作業系統的軟體公司。

作業系統是微軟的兩大天王之一,另一則更屬跨界巨星:Office文書作業軟體。蘋果電腦一向走自己的風格,唯獨在文書軟體上不得不向微軟稱臣。蘋果當然也會發展自己的文書作業軟體,那就是號稱「蘋果的Office」的iWork。但自2005年發表以來,除了蘋果迷在用外,幾乎無法外銷到PC世界,反而微軟的Office套件卻從1984年Mac電腦誕生以後便跨界進來,讓一些經常文書工作的蘋果迷有更好用更通用的軟體。

蓋茲於1988年8月1日在賭城舉辦的國際電腦展(COMDEX)上發表了第一代微軟Office系列,內含至今仍是最普遍被應用的文字編輯軟體Word、報表整理軟體Excel和簡報天王PowerPoint,儘管如今的Office套件軟體已包羅萬象,但看準迄今仍不墜落的這三枝箭,不得不佩服蓋茲這第一代微軟人的遠見,雖然它不是一台方方正正的電腦,但爾後幾乎沒有任何一台電腦會缺少它們,這樣的劃時代成就,即使今天人手一支的智能手機也比不上。

這些或許是微軟創立的本業,表現亮眼一點都不意外,更值得看的是該公司挑戰霸主的勇氣。在接螢幕的遊戲機方面,舉世皆知索尼的PlayStation(PS)是曠世巨作,軟硬體方面都強勢到自成一個帝國,然而微軟就是想挑戰這塊市場,而且初期表現還真亮眼,惟其Xbox後繼無力。

或許讓冠軍贏得很辛苦,但畢竟在遊戲機領域只能算是永遠的第二名,也或許是公司重點轉向雲端計算,更或許是從這衍生出的AI眼球魅力無可比了,Xbox像是根尾大不掉的雞肋。2020年12月OpenAI的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初登場便震撼全球人的眼球,因為它生成的內容近乎真人程度,從此全球凡事都AI了。也因為它的初登場才讓世界發現了微軟的戰略布局,這家初衷在非營利的組織於2019年,微軟投資十億元佔股49%後成立了營利子公司OpenAI LP.,之後便與這家堪稱近代AI最閃亮的明星公司糾葛不清,反正投資了一百四十億元左右,也從中分走了不少資源與利益,例如可謂挽救微軟瀏覽器市場的Copilot加入Edge,讓被谷歌Chrome打矇的IE又在這市場復活了。

微軟當然也曾從錯誤中學習過,否則怎麼能「五十而知天命」?例如錯判智能手機市場,不但錯過了行動作業系統爭霸,連那曇花一現的Windows Phone,如今也成經典失敗教案。這家總部在華盛頓州的公司,其實與矽谷的淵源更深,位於山景城的園區可謂其曠世鉅作的真正搖籃,所以五十歲的微軟,或許真正要感謝的是矽谷這塊寶地了。

記者 Pegasus J. Juan

Related Posts

歷史性莊園Green Gables 8500萬元售出
電影重回舊金山取景拍攝
秋季PG&E 提供$58 加州氣候減免額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