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強硬政策衝擊哈佛留學生:國際教育與學術自由面臨危機。
川普總統在其第二任期內對哈佛大學留學生政策的強硬措施,對國際學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並引發了學術界、法律界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政策不僅挑戰了美國高等教育的開放性與多元性,也對美國在全球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構成了威脅。
2025年5月,川普政府以哈佛大學校園內存在反猶情緒及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為由,宣布撤銷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並要求其在30天內回應。此舉直接影響了超過6,800名國際學生與研究人員,並可能導致他們面臨遣返風險。
此外,川普政府還凍結了對哈佛的23億美元聯邦研究資金,並要求國稅局撤銷哈佛的免稅資格。國土安全部則要求哈佛提供所有持學生簽證者的詳細資料,包括曾參與「非法」或「危險」活動的學生資訊。
這些政策引發了哈佛國際學生的極大焦慮與不安。例如,來自英國的20歲學生Alfred Williamson表示,川普政府的移民打壓讓他感到被「非人化」,並考慮是否要轉學。學生會主席Caleb Thompson指出,從研究資金削減到簽證取消,這些限制措施已造成恐慌與焦慮的氛圍。
此外,簽證處理的延遲與取消也成為常態。例如,巴勒斯坦學生Ismail Ajjawi在抵達波士頓機場時被拘留並遣返,原因是其社交媒體上的朋友發表了反美言論。這些事件突顯了國際學生在美國面臨的不確定性與挑戰。
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迅速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指控其政策違反行政程序法,並要求法院阻止該政策的實施。聯邦法官Allison Burroughs最終擴大了對該命令的阻止,認為在訴訟解決前應維持現狀。
此外,至少有65所美國大學聯合反對川普政府的簽證政策變更,認為這些政策將對國際學生和學術機構造成嚴重損害。
國際學生對美國高等教育的財政穩定和學術卓越至關重要。他們的學費收入有助於彌補公共資金的不足,並推動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然而,川普政府的限制措施可能導致國際學生人數下降,進而削弱美國在全球教育領域的競爭力。
此外,亞洲的頂尖大學,如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已開始接納受影響的國際學生,這可能促使亞洲成為全球教育的新中心。
川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留學生政策的強硬措施,不僅對國際學生造成了直接影響,也對美國高等教育的開放性、多元性與全球領導地位構成了挑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同時,維護教育的開放與包容,將是美國未來政策制定者需要深思的重要課題。
編譯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