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瘟疫這五年來全球盛行的遠端工作,灣區迄今仍在重度沉溺中。
簡單說,今天的灣區公司只有四分之一是恢復到每週五天進公司上班的,全遠端工作的公司(即完全不用進辦公室)也還有11%,實施最多的是一週進公司三天,所以在全球已可說與COVID-19拜拜的今天,灣區人似乎還走不出去,或者更應該說離不開居家辦公安樂窩。
灣區委員會(BAC)對236家以白領員工為主的灣區公司進行調研,發現近三分之二的辦公室員工只有連續三天(週二、週三和週四)在公司上班。2021年10月,當該委員會首度進行這類的遠端工作調研時,平均在辦公室天數為2.3天。BAC經濟研究所主任Abby Raisz表示,不是公司這麼自由開放,相信員工在家會很自律地把事情做好,過去的辦公室文化已不合時宜,而是知易行難。
這現象不只存在於私人公司,連公務部門也覆水難收了,那些當初因避群聚感染而居家工作的公務員,現在也已習慣了這樣的公僕模式。例如奧克蘭,工會所屬的市府員工被要求從四月份起,進辦公室工作四天,但該命令被推遲至6月2日。充滿魄力與衝勁的新任舊金山市長Daniel Lurie,也將類似的四天命令從4月28日延至8月18日。州長Gavin Newsom要求州府員工四天在辦公室的命令,更是激怒了員工和州的職場監管機關。
遠端工作回不了頭好像很盛行於英語系國家?是的,史丹佛大學經濟政策研究院(SIEPR)最近的一項有關遠端工作(working from home, WFH)的全球性調研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說文化因素在遠端工作差異上扮演重要角色,英語系國家比起亞洲、非洲與拉美洲更盛行,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更愛。
這份從去年十一月做到今年二月,遍查全球四十個國家的一萬六千多大學以上學歷工作者的研究,發現加拿大是最盛行的,每週有1.9天是WFH,其次是英國1.8天,然後是芬蘭的1.7天,美國、德國與印度的1.6天。亞洲是各洲最低,其中南韓只有0.5天墊底,印象中勤奮的日本也有0.7天,比中國大陸的0.6天還多,台灣則有1天,算是亞洲中段班。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印度外,亞洲蠻常WFH的是東南亞國家,像新加坡(1.2)、菲律賓(1.4)與越南和泰國(1.1)。
除了大眾交通因素可以發揮一下外,例如墊底的韓國、中國與日本,公車捷運系統發達,為上班族省下不少通勤時間,所以進公司上班交通成本不高。但關鍵應該還是在文化,例如大眾運輸不錯的英國就很WFH。研究作者之一的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Nick Bloom說:「只要比較一下WFH率高的英國和WFH率低的日本就看得出來,兩個國家在發展、人口密度、產業結構和封城方面相似,但在面對面辦公文化上卻截然不同。」
日本人做生意,當面向對方「挨拶」一下是最基本的禮貌,但洋人好像不愛玩這一套,認為做好工作比表面功夫更重要。Danville的Bobby Khullar為Walnut Creek的一家工程、設計和建築公司工作,每週只需要三到四天進辦公室上班。50歲的Khullar說自己通常透過視訊與客戶開會,沒有必要一定得進辦公室,他說:「這很不錯,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肯定會在家辦公。」
然而WFH全球之最在灣區,因為這裡的科技業具有讓員工在家完成工作的特質。此外,很多公司也意識到許多員工住得離辦公室很遠,通勤費時費錢,因此會提供彈性工作的上班模式。Raisz表示,這讓員工有更大的權力,離開那些違反他們自己意願而要強迫進公司的工作。
此外,Bloom認為遠端混合辦公模式對企業來說也非常有利可圖,因為它可降低招募和留任成本,而且不影響生產力,所以他總結說,遠端與辦公室混合的工作模式「將會持續下去」,而這點在矽谷完全可以看見它已勝出。
這可以解釋為何BAC的調研有灣區最多公司採取一週三天進公司(27%)的發現,75%的公司都在實施混合式上班,而這點也成為公司徵人的必備福利。舊金山的Sharon He為紐約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她幫她的審計團隊爭取豁免每週至少進辦公室工作四天的公司命令,她說若不如此,可能會招不到人了,「我們需要有競爭力」。
WFH已不只是福利,更是公司找人的競爭力了。三月,Newsom州長發布州府員工每週至少進辦公室四天,七月一日開始生效的行政命令,引發眾怒,被人眾籌資金在沙加緬度做了一面戶外看板嘲笑,寫道:「嫌現在交通還不夠糟嗎?七月一日等著瞧吧!」四天都被員工嫌成這樣子了,過去一週五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日子還可能嗎?
記者 Pegasus J. 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