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上任後,迅速推行他所倡導的關稅政策。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為了反擊不公平貿易,因為其他國家在貿易往來中佔了美國的便宜;

另一種說法則指向政治目的,稱其是為了制裁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打擊這些國家對美國芬太尼毒品流入的影響。然而,川普政府一方面強調關稅政策將為美國帶來巨大利益,能夠彌補因富人減稅而造成的財政損失。究竟誰在承擔川普政府加徵的關稅?
關稅的真正負擔者
所有進口美國的商品,都必須由進口商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署(CBP) 申報並繳納相關稅款,才能獲得放行。這筆關稅完全由進口商支付,與出口國無關。然而,進口商為了維持盈利,通常會將增加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批發商與零售商,而最終負擔這筆額外成本的,便是美國的消費者。
出口國家是否受到影響?確實會受到間接影響。由於進口關稅使產品價格上漲,這些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導致銷量減少,進而影響出口國的產業與經濟。例如,2018年川普政府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額外25%的關稅,直接導致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下滑,進口量減少,影響了中國的出口產業。
生活中的關稅影響
川普聲稱關稅是由出口國支付的這一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增加的關稅全由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承擔。尤其是涉及科技、工業原材料及民生用品的關稅,對美國的經濟與普羅大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我們在舊金山灣區 生活的華裔居民為例,2018年川普政府對中國進口食品徵收額外25%關稅,導致許多基本華人食品價格大幅上漲。例如,粵語家庭與廣東菜館常用的 “肇慶米粉”,原本每包價格不到 $1,短短幾年內已經漲到超過 $2,價格翻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上。即使是華人餐館的菜單價格,也因食材成本上升而調整,讓許多消費者直呼吃不消。
以 美國汽車產業 為例,川普政府對中國,然後即將對加拿大進口的 鋼鐵和鋁材加徵關稅,會導致生產成本增加,美國本土汽車品牌如通用(GM)與福特(Ford) 警告將被迫提高車價。根據Kelley Blue Book文章估計每輛車至少會漲$3000,最終轉會嫁給購車者。同時,其他國家因而對美國汽車產品報復性關稅,必然使得美國汽車在其他國家市場的競爭力下降,企業營收受損,影響了美國的汽車製造業與就業機會。
川普的關稅政策達到目的了嗎?
有些人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是一種施壓手段,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談判中讓步,接受美國的要求。但也有不少經濟學者指出,這更像是一種政治操弄,目的是迎合特定選民,展示自己「敢於挑戰世界」的形象。然而,事實證明,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 並未迫使其他國家屈服,反而激起了貿易戰,導致美國經濟與消費者付出沉重代價。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未讓美國變得「更富裕」,反而加重了美國民眾的負擔,影響了從普通消費者到產業工人的各個階層。當我們在超市購物,購買日常用具,家電、汽車時發現物價飛漲,都是關稅政策帶來的直接影響。難怪如今,許多美國人見面時都在抱怨:“手裡的錢,眨眼就沒了。”
文/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