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以來,我吃到最合胃口的是那一碗客家鹹肉湯圓。
兩年前偶然間結識一位台灣、矽谷兩地跑的客家太太,從而得知她偶會做客家湯圓及客家粽。
她不會開車,所以無法送貨,對於用料又很講究真味健康,所以必須騎單車去採買。那時我因為後院初次種茼蒿菜且居然成功,所以心中浮現吃一碗鹹肉湯圓並且湯裡加上幾葉茼蒿的念頭。


這念頭一起,就沉不下去。老是像煮熟的湯圓一般浮上心頭。
居然就在此時得知這位太太會做而且願意多做一些和大家分享。真的欣喜若狂,我居然是因為茼蒿而吃到客家鹹肉湯圓的。
記得大學畢業旅行,有一站到高雄。班上一位男同學請我們去他家做客,他的母親就煮了大鍋的鹹湯圓招待我們。其實就是一般的小粒湯圓,有紅有白,但湯底很講究,先用蒜苗炒豬肉再加湯汁,軟糯的湯圓配上好滋味的湯,又可口又擋饑,都多少年過去,仍然難忘。
但是矽谷這位客家女子包的鹹湯圓是把調好味碎肉餡包在湯圓裡,個頭不小,我另外煮水加上日本的柴魚為湯底,第一口咬下去,覺得滋味更勝 大學畢業旅行那次,在僑居的加州能有一口這樣道地的家鄉味可以吃,讓我口暖心更暖。
之後這位太太就回台灣去了,再見! 客家鹹湯圓,就像很多人生美好的事物,和我們總是聚少而離多。
今年元宵,從 Line上知道她又來了,當然手藝也回來了。這兩三年通貨膨脹,她說所住的小公寓,管理費已從當年的每月兩百多美金,漲到了如今的五百多美金。我很同意萬物飛漲,得知她十二個包著豬肉餡的鹹湯圓只收我十美元,覺得 很合理,在綿綿春雨中,到她的小公寓去取貨,當晚就和老公把十二個湯圓解決了。後院的茼蒿已經成為歷史,我改為加上大白菜,依然好吃。算起來,這頓晚餐我和先生一人只花了五塊錢。
能夠住在矽谷,不是容易的事。租金只有漲沒有跌,房價升高更是老生長談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就在我吃湯圓這陣子,小街上才成交一棟很平凡的獨棟屋。叫價 299萬,大家已經覺得房仲太貪心 ,沒有想到賣了將近360萬。想到這房子以後每年單單房屋稅就得要四、五萬塊錢,真的替新的屋捏把汗。
所謂價錢公不公道,就連小學生都心中有一把尺。上個周日天氣放晴,我到一個南灣的旺鋪商場去吃六塊錢一碗的清湯烏冬麵。商場裡有女童軍在賣餅乾。我想是做好事,買了一包看來十分有料的。小女孩說:「 七塊錢! 」 我順著人潮看過去,是家賣茶的店。這種店矽谷很多,花招很不少的。
女童軍說,那店生意很好,都要排隊等候多時,如果茶裡要加些料,可能一杯就要十塊錢呢。我說:什麼? 比妳一包餅乾還貴呢! 但我立刻就住口了,因為我手上拿的咖啡,只是中杯,也花去我七塊多錢呢!
所以我精挑細選來吃一碗現做的烏冬麵,我不要上頭加了滿滿的炸物,只要新鮮有彈性的麵條,再撒點蔥花,一點點炸甜不辣後撈上來的小麵疙瘩。
對了,這碗清湯烏冬麵我選為最近吃到最好吃的第二名。
一個朋友剛回台北度假探親歸來,他已有三年未嘗回去,以前住在永康街。我們他的台北印象,我們聊了全球知名的餐館 ,以及有名極了的牛肉麵 。他說,很多以前熟悉的店都關了,熟悉的味道不見了,只勝下觀光客和觀光味。
我們的胃其實很聰明,它要的不多,但它的位置很靠近我們的心,所以它知道心要的是什麼,思念的是什麼。不是調味和擺盤,而是真正貼心的味道。
文/艾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