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從來都不是營養學家的最愛,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了這類食品是西方世界肥胖的主要原因的說法。說到底,這一切都歸結為蛋白質杠杆假說(Protein Leverage Hypothesis)。
蛋白質杠杆假說最初在十八年前由悉尼大學教授David Raubenheimer和Stephen Simpson提出。
根據這一假說,人體天生有去尋找和消耗蛋白質的動力,因此,我們傾向於維持飲食直到每天蛋白質需求得到滿足。不走運的是,西方飲食中加工食品和精製食品通常蛋白質含量很低。結果,為了滿足身體蛋白質需求,我們最終吃了大量這些通常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在這項新研究中,由Amanda Grech博士領導的一個悉尼大學團隊開始研究蛋白質杠杆假說在現實世界中的實際作用。為此,科學家分析了Nation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Survey數據。Nation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Survey記錄了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間9341名澳大利亞成年人的營養和體育運動。
研究發現,人們進食低蛋白質含量早餐時,往往會在隨後餐食中攝入更多食物。這一結論支持了蛋白質杠杆假說,因為它表明,這些人試圖通過全天多吃食物滿足蛋白質需求。
此外,在人們吃含有更多蛋白質的早餐時,隨後膳食攝入會減少。另外,與選擇低蛋白早餐的同類型人相比,選擇高蛋白早餐的人在一天中晚些時候攝入的高飽和脂肪、糖和鹽的能量密集型食物更少。
「研究結果支持肥胖綜合生態和機制解釋,即,低蛋白、高度加工食物會導致更高能量攝入以應對主要蛋白質需求所導致的營養失衡,」Raubenheimer教授說。「它支持蛋白質在肥胖症流行中的核心作用,對全球健康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