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F研究:大麻大幅提高心房顫動風險

UC San Francisco一項新研究表明,常用和濫用的消遣性藥物與心房顫動(AF)發生有關。這項研究確定,可卡因、去氧麻黃堿、鴉片劑甚至大麻等對AF構成了以前未被確定的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了2005年至2015年間加州醫院入院、急診室就診和醫療程式中的診斷代碼數據。通過這項研究,約100萬以前沒有房顫但後來罹患房顫的患者被確認。

在資料庫中檢查的患者中,132834人使用大麻;98271人使用甲基苯丙胺;48700人使用可卡因;10032人使用鴉片製劑。

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一項重要研究指出,吸食大麻者後續患房顫可能性增加35%。

房顫表現為心房上部電干擾引起的異常紊亂的泵搏節律。在嚴重情況下,血栓可在心房內形成,進而可能在血流中破裂並導致致命中風。全美每年有超過150000人死於房顫相關中風。

主要研究者UCSF心臟科醫學教授Gregory Marcus說:「據我所知,在將大麻使用作為未來心房顫動風險的預測因素上,這是第一項研究。」

在研究結論中,值得指出的一點是:與有時因心臟內有序電信號和泵送的中斷而導致心臟猝死的可卡因或甲基苯丙胺不同,沒有證據表明大麻會導致心律失常。

然而,來自既往研究的證據表明,顆粒物會增加已確診房顫患者發生房顫的可能性。

Marcus希望對人進行對照研究,以更直接探究大麻對心律的影響,並研究使用其他藥物可能導致房顫風險增加的機制。

研究還發現,在資料庫中跟蹤的所有藥物中,甲基苯丙胺對AF的風險最高。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