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金山聽中國交響樂有感

不久前,在舊金山戴維斯交響音樂廳(Davis Symphony Hall),聆聽從北京遠道而來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有報導說,這是這個交響樂團第一次在美西登台演出。我不是音樂行家,但感覺上這個樂團的水準一般,儘管冠上「國家」兩字,還比不上舊金山交響樂團。幾個月前聽了舊金山交響樂團一場音樂會,兩相對比,有高下立見的感覺。

中國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的那一場,聽眾以華人居多,超過九成。開場前有英語廣播提示:演出時不准拍照、錄影。但台上樂聲揚起時,還是有人拿出手機。閃亮的手機在暗暗的聽眾席上特別刺眼,驚動工作人員上前阻止。

聽著樂曲,突然有一個想法:2007年落成啟用的中國國家大劇院,請了著名法國建築師Paul Andreu設計,造型非常前衛,整個外型像是一顆巨大的水珠,且四週環水,觀眾從水底下的通道進入劇院。這個設計當時在中國引起很大爭議,主要反對意見是:這個造型和古老的北京城不相容。據說是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最後拍板同意(註:江澤民在2002年把國家主席職務交給胡錦濤,但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過程中,江澤民是最高領導人)。相比之下,1980年落成的戴維斯交響音樂廳,就顯得老舊了。

中國國家大劇院落成之後,十年來,一定邀請過許多外國著名樂團前往演出,但是,其中是否會有外國政府資助的中國國樂團呢?或在歐美國家主流社會中活躍並廣受歡迎的中國國樂團呢?答案是「沒有」。因為這個世界上,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樂團。

中國以及亞洲一些國家的重要城市,都擁有交響樂團、芭蕾舞團和歌劇院,或其中之一。在北京,除了中國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還有更「重要」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北京的芭蕾舞團和歌劇舞劇院都是國家級的。而在台灣、香港、新加坡,以及韓國,日本一些城市等等,都有著自己的交響樂團或芭蕾舞團或歌劇院。

交響樂源自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雛形出現在義大利,後來在歐洲各國開枝散葉。在中國或者說在亞洲,最早的是1879年(那可是清朝啊)在上海租界成立的上海公共樂隊,當時成員主要是外國人,後來演變為中國重要的交響樂團之一上海交響樂團。

問題是, 歐洲的交響樂幾乎 「佔領」了世界,而幾千來一直是世界最重要國家之一的中國,其國樂基本上走不出國門。就是說,在歐美國家,沒有受到民間廣泛接受的中國國樂團體,更沒有國家級的中國國樂團體。而且,近年來,中國國樂在港台大陸的樂迷,也越來越少。過去大陸還有一些國樂大師,如古琴魏仲樂、笛子陸春齡、琵琶劉德海、二胡閔惠芬等,現在這些大師逐漸凋零(四人中僅今年90的劉德海碩果僅存),亦無新的大師級人物出現。無新大師,不是無人,而是無聽眾。只要有聽眾,就會有大師。而同時,朗郎、李雲迪這樣的「西方音樂大師」,卻成為中國的「民族英雄」。

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相比較,至少300多年來,西方音樂一直居強勢地位。這個現像,或可繼續討論。

作者/劉暢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