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品搶上市不如多三思

今年的復活節,俄州克里夫蘭市的Robert Godwin Sr.及其家人很不好過,因為他才剛與他們聚餐完,在走回家的路上遇到打算拉許多人陪葬的瘋子Steve Stephens,然後被他臉書直播槍決行刑。4月25日一位泰國父親又用臉書直播他謀殺十一個月大的女兒,然後自己上吊自殺。臉書直播(Facebook Live),這款針對Snapchat推出的新功能,上市至今才一年多時間,便被許多用戶用得走火入魔,洛杉磯加大資訊系助理教授Sarah Roberts認為,只要這個平台存在,助紂為虐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然後她提出一個很本質的疑問:臉書在推出直播功能前,為何沒有深思熟慮這些後果呢?

 

這個世界不缺極端的人,科技產品還需要為他們的極端行為服務嗎?何況是市值全球前五大公司的產品,科技發展已到了蘋果總裁Tim Cook在麻省理工畢業典禮致詞所說的地步:沒有基本人性價值的科技是不值的。

 

近期,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接受英國每日鏡報(The Daily Mirror)專訪,記者Emily Retter最驚奇的兩大發現是:一、戴在蓋茲手腕上的是十元左右的卡西歐電子錶;二、他的三個小孩在十四歲前都不准有手機。前者由蓋茲的節儉態度不難理解,但後者卻很難讓記者想像眼前受訪者竟是改變世界的科技先驅。蓋茲說:「你總是在尋找如何讓科技用在偉大的地方,像做功課和聯繫朋友,但同時,也必須知道那些是用過頭的地方。」

 

算是蓋茲死對頭的賈伯斯(Steve Jobs),在電腦發展路線上可謂與蓋茲南轅北轍,但對管教自家小孩使用科技產品卻是志同道合。早在2010年紐約時報的Nick Bilton訪問他關於iPad時,他就說道:「他們還沒使用過iPad,我們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科技產品的數量。」

 

Bilton非常驚訝,因為他如一般人一樣,以為賈伯斯的家一定是科技狂的天堂,牆壁是超大觸控螢幕,餐桌是由iPad鋪成的,iPod如迎賓巧克力般地大方送,但賈伯斯回答他說,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賈伯斯的小孩在家都不准用他所創造、人人都稱羨的蘋果產品,那麼他們的時間都花在那兒呢?《賈伯斯傳記》(Steve Jobs)的作者Walter Isaacson說:「每天晚上Steve在他家廚房大長餐桌用餐時,都會設定一個題目,討論書籍、歷史及各種事情。沒有人拿出iPad或電腦來玩,這些小孩似乎完全對這些產品不著迷。」

 

這年頭能讓孩子不著迷電子產品真不容易,猶他州一名七歲男童,為了想多玩電子遊戲機,竟然假冒學校名義寫了封信給她父母,內容說他除了電視遊戲機課外,各項功課都好,如果不想他被退學,就讓他玩整晚電子遊戲,且就從今晚開始讓他玩個通宵吧!這張用筆記本紙張手寫的「學校通知信」當然很容易被他媽識破,但這小小詭計也為他贏得更長的電子遊戲時間,不過問題在於這個心機得逞了,是否會養成他食髓知味呢?小男孩說他還沒想到其它的,母親說他才七歲,當然還會有許多鬼點子出來。

 

不可否認這計謀對一個七歲男孩來說挺有創意的,但用在電子產品著迷上,蓋茲與賈伯斯會怎麼想?雖然蓋茲的小孩一直向他抗議別的孩子都有手機,為何他們沒有,但蓋茲夫婦十四歲前不給就是不給,而這個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抗議,其他人又怎麼做呢?在Bilton的調查中,赫然發現越是科技圈的人,越會反思科技產品可能帶來的危害。

 

這些人不是創辦人就是企業高管,簡單說,都可算是與蓋茲、賈伯斯一樣的成功人士,而他們的科技產品管教大致可分三類:一、按年齡控制時間,某種程度上類似上述那兩位,不過因為十歲以下最容易對科技產品成癮,所以多完全戒絕使用;二、將這些產品視同鋼琴、畫筆與圖書館的工具類型,只要利用得當,像寫功課做研究進行創作,沒有理由禁止孩子使用。這種工具型父母對如何使用與使用內容很在乎,像社群媒體就會多所限制,既可防止浪費時間在閒聊,也可避免網路霸凌事件;三、害怕物極必反型,只要在父母的監督下,他們會同意孩子無限制地使用這些產品,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來的沉迷,這是這些父母的觀點。Twitter的首席執行長Dick Costolo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說他就讀密西根大學時,隔壁舍友房間內堆滿可樂汽水等飲料,後來才知道,那位舍友小時候被父母絕對禁止喝這些飲料,所以他認為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小時候經歷這些,那長大以後可能會變成個怪咖。

 

無論持何種觀點,這些科技大老可能都比普通老百姓更了解科技產品的利與弊,所以最會反思它們對孩子的益與害,但大老們何不也將客戶當成孩子來愛護呢?搶上市之前,請三思再三思。

記者 /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