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保護見成效 「瀕危」轉為「易危」

得益於數十年的保護努力,一個具領導地位的國際團體將大熊貓從瀕危名單上撤下。

但中國政府沒有認同此舉,週一稱它認為這一受人喜愛動物中國國寶的瀕危狀態並沒有得到緩解。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在週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說,大熊貓現在被歸類為「易危」而不是「瀕危」物種,它在南部中國野外的數量正在增長。

它說野生大熊貓數量從2004年1,596只增加到2014年1864只,這是中國機構執行禁止偷獵和擴大森林保護區政策的成果。

然而,該報告警告稱,儘管更好的森林保護促進了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但氣候變化將在未來80年裏消除它天然竹子棲息地超過35%的面積,因此可能導致數量再次下降。

在美聯社的一份聲明中,中國國家林業局週一說,它對這一分類調整持有異議,因為大熊貓自然棲息地因人為和自然因素被分割。該機構稱,大熊貓生活在小型孤立種群中-最少的種群只有10只大熊貓,繁殖難度高,面臨完全消失的風險。

不過,動物組織稱讚這種喜食竹子、黑白相間的大熊的復囌。大熊貓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和全球環境保護運動的象徵。

由於偷獵和森林砍伐,大熊貓數量在1980年代不足1,000只。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北京開始全力保護這種被送往世界各地動物園作為中國外交善意姿態的動物。

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1980年首次在四川省建立了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著中國打擊皮毛交易,逐步擴大受保護的森林地區 (現在已經覆蓋140萬公頃,約5400平方英里),野生大熊貓數量緩慢反彈。

國際組織和中國政府致力於不惜代價拯救野生大熊貓和繁殖大熊貓。這一做法遭到批評,批評者認為這些錢可以更好地花在拯救其他面臨滅絕動物身上。周日,IUCN將人們注意力引向東部大猩猩,這一物種數量在過去20年下降了70%。

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為大熊貓的重新分類歡呼,說它證明了「當科學、政治意願和當地社區參與匯聚一起時」積極投入的確是有回報的。WWF的標誌自1961年以來一直是大熊貓。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