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掀起「鼎泰瘋」:吃不到的不是葡萄酸,是回不去的家鄉

5月10日,台灣著名小籠包連鎖店「鼎泰豐」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在Santa Clara的Valley Fair購物中心打開了它北加州第一分店的大門。開幕當天場面火爆,數百名饕客甘心排隊長達三個小時 (有報道稱五個小時),只為一口小籠包的鮮美,場面堪比新iPhone預售。

開幕後還不到一週的時間,5月16日,鼎泰豐Santa Clara店就宣佈,即日起店內所有桌位都採取預約制,且只能提前30天預定。吧檯座位依然採取先到先得制,但人數限於4人以下。儘管如此都還是抵擋不住粉絲們的狂熱,30天內的座位幾乎已預訂一空,依然有大批不死心的吃貨毅然排起吧檯的長龍。

鼎泰豐啊鼎泰豐,你的名字起得真好,果真是「頂太瘋」!

「中華名吃」鼎泰豐小籠包

1958年,「鼎泰豐」問世,從油行做起,70年代初期開始轉型兼賣小籠包,到後來專門賣小籠包和其他麵食。從門口的一張小桌子做到全球上百家分店,鼎泰豐的足跡現已遍佈中日韓、港澳、東南亞、澳大利亞及美國。

不到60年的時間裡,「鼎泰豐」從一個台灣老字號做到現在的國際品牌。但就算在華人眾多的加州,也未必人人知道「鼎泰豐」是什麼,更有不少人不解,精緻玲瓏的小籠包難道不是上海特色嗎,怎麼突然就成了「台灣名吃」了?

其實不必爭,看看鼎泰豐的創辦歷史就知道了:鼎泰豐創始人杨秉彝出生於中國山西省,公元1984年國共內戰時期從上海來到台灣。短短一句話把所有關鍵詞都掌握了:山西,上海,台灣。山西是中國的麵食大省,小籠包是江南地區的傳統小吃,楊先生是台灣的「外省人」。所以說,小籠包蘊藏大歷史,當做「中華名吃」實至名歸。

三個小時排的不是小籠包,是情懷

硅谷人有錢,但不見得有閒。能讓硅谷人心甘情願掏三個小時排隊等候的,除了最新的iPhone,大概也只有過鼎泰豐的小籠包了。

三個小時等一顆小籠包,值不值?要我就肯定不值。網路上也有大批網民熱議這股「鼎泰瘋」,不少人認為這是炒作,瞎湊熱鬧,又不是說開幾天就沒了,何必搶著喝「頭啖湯」?(廣東話,意為「第一口湯」。)

其實仔細想想,誰沒有股「瘋勁」,只是看「瘋」在哪裡罷了:在灣區,沒哪家拉麵店是不用排隊的;我所待過的美國城市,無論東西岸,只要一有珍珠奶茶店新開張,隊伍都要排到街口。民以食為天,哪國的民都一樣,哪天要是In-N-Out在紐約開店或者Shake Shack開到舊金山,相信隊伍不會輸給鼎泰豐。 (註:In-N-Out和Shake Shack是漢堡界的東西岸宿敵。)

如果你在家鄉根本不屑珍奶,送都不會喝,但來到美國后卻趨之若鶩,那何況本身在台灣就很受歡迎的鼎泰豐呢?小籠包不是你的菜,說不定蚵仔煎是,鮮芋仙是,砵仔糕是,煎餅果子是。灣區最受歡迎的中餐館往往是食客們認為做得「最正宗」的,其實也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只圖吃個家鄉味罷了。

老外看「鼎泰豐」:點心店?餃子宮?!

鼎泰豐的知名度之高,把硅谷這股「鼎泰瘋」也刮到了英文主流媒體上,灣區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舊金山最知名權威的地方資訊網站SFGate.com甚至採用跟蹤報道的方式記錄鼎泰豐北加州第一分店的面世,實屬罕見。

但看看主流媒體的眼中「鼎泰豐」是個什麼鬼:“Dumpling Palace”,「餃子宮」; “Beloved Global Dim Sum Chain”,「倍受歡迎的全球點心連鎖店」。但願這不是鼎泰豐的公關,只是某位業務不精的記者的無心之過。

此時的我只想大喊一句:鼎泰豐賣的是「小籠包」“XIAO LONG BAO”!不是「點心」“Dim Sum”!!也不是「餃子」“Dumpling”!!!

對於老中而言,這三樣東西是截然不同的,你可以姑且算小籠包是點心的一種,但不能把所有用竹籠裝的食物都叫「點心」。而估計對「歪果仁」而言,亞洲食物里所有用麵皮包著肉餡的東西都叫 “Dumpling”,餃子,鍋貼,小籠包,灌湯包,都是“Dumpling”。

我們要給他們時間。就像對很多老中而言,無論什麼類型的起司都叫“Cheese”,老外一時也分不清「麵」和「粉」的區別。但起碼他們現在已經知道Dim Sum了,知道Boba (珍奶) 和Pho (越南粉)了,Xiao Long Bao的普及重任,可能就要交給鼎泰豐了。

記者/貝賢

相關新聞:鼎泰豐生意火爆 排隊兩三個小時

Related Posts

羅達倫在矽谷國會重新計票中領先
花都開好了-灣區人氣賞花
新政治團體資助CA-16選區的重新計票?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