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米其林之星?

被米其林 (Michelin) 評為星級的餐廳,幾乎可說是精緻美食的代表。食物的好吃與否也許是見仁見智,但米其林星級餐廳的食物絕對做得精緻美觀,他們著重擺盤藝術,是以賣相一流,讓人看了自然而然的食指大動。

經營輪胎業的米其林家族,由於要試驗輪胎的品質,時常須要開著車子東奔西跑,也因此有機會嚐試各地的飲食,竟然興起了出版餐飲旅館指引的念頭。1933年安卓魯 (Andre Michelin) 與愛道德 (Edouard Michelin) 兄弟創立了米其林星級評鑑的系統,介紹了法國第一家米其林餐廳,接著將這個系統向世界各地發展。米其林星級評鑑採一到三顆星制度,由他們專門訓練的食物品嚐家做評鑑。米其林食評家都是以匿名方式去品嚐菜餚,經過他們的試吃評鑑,如果合乎得獎的水準才按照菜餚精緻味美的程度來授予一到三顆星的獎章。一顆星代表「非常好的料理」,兩顆星代表「非常出色的料理 (excellent)」,三顆星代表「無與倫比的特殊料理(exceptional)」。到2009年為止,三顆星的餐館在法國只有二十六家,全球也僅八十一家。米其林星級餐廳逐年增加,到了2012 年,全球三顆星的餐館已有一百零六家。在美國,目前有十一家三顆星的米其林餐館,七家在紐約,一家在芝加哥,一家在拉斯維加斯,兩家在舊金山。舊金山的兩家都在納帕谷,分別是French Laundry 與 The Restaurant at Meadowood。

每年米其林公司會出版米其林指引,分紅色與綠色兩種指引。紅色指引主要介紹旅館與餐館,綠色指引是給旅遊與觀光之用。而所謂米其林指引多半指的是紅色指引 (Michelin Red Guide),書中列出得到米其林一星到三星的餐廳或旅館。目前發行紅色指引的城市僅有:巴黎,倫敦,東京,京阪神 (京都大阪神戶區),北海道,紐約,舊金山,芝加哥,洛杉磯,拉斯維加斯,港澳 (香港與澳門) 。

米其林公司始於法國,飲食習慣自然以法國口味為主,是以品評起來自然有失公平。紐約時報的食評家 Steve Kurutz,就曾公開指責米其林的評鑑不公平,某些大受美國食評家青睞的餐廳竟拿不半顆星,而授與星星的餐館大多是以賣法國菜為主的。

米其林公司也曾被自己的員工 (米其林的食評家) 控告過,這位員工投訴公司把星級的授與當做人情,並批評公司的評鑑標準不夠嚴謹,控訴食評員遭受公司虐待,工作壓力大,待遇不合理。這起訴訟案件的結果雖然是員工敗訴,但米其林的品評制度也因此引起各界的部分質疑。

米其林的食評檢查員,並不是一件好做的差事,他們開著車子闖南走北,18個月要吃四千家餐館。已得到星級的餐館每年還要吃兩三回以確保他們的品質,如果發現星級餐館的品質下跌,就必須立刻降低他們的評級。試想一個人平均每天要品嚐十家餐館,舌頭很可能吃到五味雜陳,九味難辯,而那五臟六腑裡,塞滿雞鴨魚肉,青菜時鮮的也不會怎麼好受。這也難怪米其林的品評制度,備受爭議。

在2010的一年當中,日本有許多餐廳得到米其林的星級授予。據說米其林是為了讓它母公司的輪胎業務能順利打入日本市場,而大大方方的在日本廣發星星獎章。這一年,日本得到一顆星的餐廳有443家,兩顆星的118家,三顆星的竟有32家。這樣的結果自然難逃巴結日本之嫌,也大受歐美食評家的噠伐。

許多食評家對米其林的這種作法也跌破眼鏡,因為竟然有家庭式不過僅有十張桌子的小餐廳也能拿到一顆星。許多得到一顆星的餐廳卻並不領情,因為得獎之後生意火紅,訂位預約者大排長龍,商家疲於奔命,應接不暇,於是食物口味與服務品質雙雙下降,很快成為客人的拒絕往來戶,真是弄巧成拙得不償失。米其林之星的魅力雖然不小,但如果實力不夠,食物不夠水準,縱然勉強得到星評,可也就未必是福了。

米其林雖在日本亂發星星,但在美國還算謹慎。一般米其林餐廳的價格都較昂貴,口碑卻不一定都好。如何選擇值得一試的米其林餐廳,還應該配合多方面的評鑑,例如參考富比世,AAA,或Zagat的排名。事實上,客人的嘴巴是不會亂賣情面的,如果哪家米其林餐廳在消費上物非所值,徒具虛名,很快的就會名聲在外,這種餐廳自然就不值得一試。

文/典樂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