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來的新移民都說:「美國好是好,就是太無聊」頗存心結。包括來了10–20年的人,喜歡回鄉下、廣州、香港走走,散散心。然後,他們還是覺得美國好,蔥蔥又回來了,又把祖居奚落一番。
唐人街的花園角不說,在美國能給唐人消遣、歇腳的地方真不多,尤其在小城鎮。唐餐館飲茶、咖啡店一邊嘆報紙,一邊談天說地,已經是僑民們接觸外界的僅有地點。但是,在祖居地活動就豐富多了。舊時鄉下人喜歡每天聚集村口榕樹頭,時下廣州人喜歡上白雲山,跳廣場舞、唱紅歌。當下正是荔熟嬋鳴的時節,一家大小,親朋戚友到從化、增城吃荔枝,早上飲茶集合,中午果園野餐,晚上酒樓歌舞昇平,樂也融融……。
異國他鄉,感今懷昔 物換星移。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融入新的社會之前就像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我們應該是掌握生活,讓生活按照我們計劃我們意圖去運轉。最終還是跟不上時代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如何更新,更新什麼呢?能力,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天地,我們應該尋找到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並且要穩穩的佔住腳跟,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再不斷的融入其中。
這些天的MILLBRAE,除了經常看見咖啡店聊天、嘆報紙的華人,太湖樓上巨大的視屏,人們一邊品茗一邊看世界杯。對面馬路的ART365畫廊,小孩、老人下中國象棋,畫中國水墨畫……其樂無窮。
我們正在適應社會,希望這個社會也會主動的去適應我們的需要和發展。
鄉下的榕樹頭是人們聚會的老地方。
荔熟時節看龍舟。
Millbrae中國餐館看世界杯的茶客。
文:ART 365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