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莫言的「生死疲勞」

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各地愛好文學的朋友們都在討論他和他的書,尤其是他那本得奬的主要作品「生死疲勞」。為了我們矽谷紫藤書友會這次特別在桑尼維爾圖書館舉行的討論會,花了兩個禮拜在網上看完這本近四十萬字的小說。然後又下了一番心血,編寫和演練如何在幾分鐘裡介紹書中主人翁西門鬧和他內心的變化。由這次活動中,不但體會到書中故事的含義,也從會友和聽眾那兒得到好些個人讀書所得不到的樂趣。

「生死疲勞」的故事是描寫在大陸土改時被槍斃的山東地主西門鬧如何六次轉世,從5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先後投胎成為驢、牛、豬、狗、猴 。籍著他筆下西門驢的瀟灑與放蕩、牛的憨直與倔強、豬十六的貪婪與暴烈、狗的忠誠與諂媚,到猴的機警與調皮,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社會的種種變遷。最後於世紀交替的那年,終於洗淨了當初被殺時的怨恨,才得以脫離畜牲道,再度投胎轉世為人。在這六道生死輪迴過程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和西門鬧家族的變化。那天在會長周芬娜帶領和滿場觀眾的注視下,我們六位會友先扮演書中的六個角色, 依序朗讀我們會友,也是灣區名編導沈悅根據「生死疲勞」編寫的短劇。 経由這個濃縮的短劇, 讓大多數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人了解到莫言的情感和這部長篇小說的結構和意義。

在其後熱烈的座談中,還聽到來自山東的人士談及那時土改的殘酷過程。不少親身體會過土改,或聽過土改暴力的人也紛紛舉手發言,提到那時地主所受的不平待遇等。當然也有很多人想了解為甚麼莫言會得奬等。為此,周芬娜提醒大家,莫言在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作品已多次在法國、日本、義大利、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得獎,包括「聯合文學獎」在內,因此他的文學創作早已獲得全球各地文壇的注意。此外,看過他書的人大都同意他說故事的能力,以及情感的真實性。

最後還由莫言在香港公開大學接受榮譽博士的演講錄影帶中,看到他的風趣和他學習寫作的經過與文學理念。他也一再提到如何在山東農村的窮困生活中找到靈感和寫作的題材。

就一個同他一樣生長在戰時山東鄉間的孩子來說,我在欣賞他用鄉土故事來解說人性如何終於能克服環境的過程之外,也要學學他寫作的方式來開啓另一扇文學的窗子。

 

文/蔡老師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