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學者黃佩華洛杉磯談改善中國城市財政建議

 

新年之際,由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主辦的“名家論壇”,邀請正在洛杉磯短暫停留的國際知名學者、現任英國牛津大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系主任黃佩華 (Christine Wong) 教授,為南加州關心中國財經政策發展的僑學界人士介紹她最新的研究論文“改善中國在21世紀的城市財政的幾點建議”,為中國城市財政政策改革建言。

黃佩華指出:在過去30年,城市化是中國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推動了5億人口遷入城市。對任何國家的政府來說,面對如此大規模和高速度的城市化步伐,為市民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很多數據也顯示中國在這段時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完成得相當出色,有效支持了經濟增長。有些數據的平均值已接近高收入國家的平均值,且遠高於收入水平類似的國家。

但是,目前中國的城市公共財政體制仍急需進行修補,現有的體制鼓勵過度投資,對決策者的監督控制嚴重不足,誘導了低效率、高風險的行為,引發了一系列微觀和宏觀的經濟問題。

黃佩華分析了這些問題的由來,她指出:主要是現行的分稅體制沒有給大多數城市安排充足的財力來源,以應對提供公共服務的沈重責任。城市政府只好利用國有資產創造收入來補充預算,其中土地是最主要的資產。但土地是一種可耗竭的資源,不可持續,而且城市財政對土地收入的嚴重依賴風險很高。

同時,分散化的決策機制和中央的寬容態度導致了二元社會的出現,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和養老金等關鍵昂貴的公共服務僅對城市戶口的居民開放,使得超過2億的城市人口成為事實上的二等公民。

對於如何規範和解決中國城市的財政政策,黃佩華教授提出:中央政府應協助解決地方政府的高負債問題;建立地方政府借款的管理框架;取代“土地財政”,城市政府需要從稅收、用戶付費和轉移支付中得到透明和可持續的資金來源。為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城市需要通過擴大地方稅基來尋找替代資金;把沒有當地戶口的民眾納入主流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

黃佩華教授最後指出,在30多年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之後,中國今天已成為一個地區之間結合更緊密、交往更頻繁的社會。醫療和教育等許多以前屬於“地方性”的公共服務如今產生了更大的溢出效應,具有更多的“全國性”特徵。對這些服務的資金安排也應該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黃佩華教授是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後,曾先後出任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高級經濟學家、世界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中國發改委和英國跨國發展部的顧問。近十五年來一直兼任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她對中國財稅體制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著述頗豐,多篇文章以及論著都是海內外專家研究中國財稅體制、特別是中央與地方,省與省以下各級政府財政問題的重要引據,是目前海外最具權威的中國財稅政策研究學者。

“名家論壇”由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主辦,邀請世界各地知名學者就中國的各項專題研究與海外僑學界人士進行學術研討,旨在為社會精英人士提供更為專業和全面的中國概念。

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會長任向東、美西華人學會會長廖茂俊、美華國際青年商會會長朱冰峰、美國國泰銀行商業貸款部第一副總裁黃蘇等相關專業人士,以及黃學林、黃余錦梅、伍尚齊、陳潔、鄭童、黃國洲、李榮傑、李錦生、伍俠山、左軍、黃勇華、譚振爙、黃偉林等南加州僑學界人士參加了當天的論壇。(AACYF洛杉磯訊)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