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chi 2 free stock photo

吳京華殺人案給寒風蕭瑟中的矽谷經濟又投下一抹黑色。但在感慨和譴責之餘,由於死亡的CEO是一個印度人,網上一些論壇的評論或多或少地給吳京華加了點同情分。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灣區老中和老印的關係,腦子裏冒出來的是一個網路常用語,PK。這在出國前,我是無論如何想不到的。

除了佛教的流傳,出國前我對印度的認知更多地在印度歌舞上。70年代末,著名電影《流浪者》和其插曲《拉茲之歌》引起轟動,浪漫的愛情,悲喜交集的恩怨糾葛,加上動聽的音樂和優美的舞蹈,在至少兩代人身上打下了烙印。即使那時我還小,今天也依然時不常地會哼起“阿巴拉乎”。

 

進入青春期,正趕上另一部印度大片《迪斯可舞星》華麗登場,引爆80年代迪斯可流行狂潮。這回不用自己哼了,滿世界播放的都是“吉米吉米,阿迦阿迦”,弄得稍微叛逆點的男青年都頂一個爆炸頭。

 

我是女生,我不叛逆,因此我追的是印度舞蹈風。那時候,差不多的演出,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都會有一個印度舞表演。畫著大大的黑眼圈,梳著粗黑的辮子,穿著閃耀的莎麗,翹起蘭花指,作出各種手語,並配合著手語,順理成章地上下翻飛著媚眼。美呀。最難能可貴的是,沒有什麼劈腿下腰之類的高難度動作,誰都能露著小蠻腰在臺上現一把。

 

到了灣區,與老印們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塊熱土,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相見好,同住難”。於是乎,PK。除了在工作和求職上你爭我奪之外,在生活、言談中也互相深入發掘對方“陋習”。你說我炒辣椒嗆人,我說你煮咖喱太臭;你笑我英文不好,我笑你口音濃重……

Arm wrestling scene free stock photo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灣區更是新移民的首選地之一,多文化的共存本來就是這裏的一大特色。而中國和印度是兩個文明古國,文化底蘊都非常深厚,也造就了各自的一些固有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我並不認為老中和老印之間的矛盾是雙方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或有什麼宗教、歷史淵源。矽谷的老中和老印們大多是電腦工程師,大家爭搶著相同的飯碗,利益有直接衝突,矛盾自然就出現了。但把它上升到種族的高度,並對其生活方式加以撻伐,還是有所偏激了。

 

其實,中國文化有著很強的同化效應,這種同化中本就包含著海納百川的胸襟。我們曾經可以讓一部印度電影引發一個時代的潮流,為什麼現在不能客觀地審視我們今天的競爭對手呢?重新放一遍“吉米吉米”,旋律依然熟悉而激蕩。

 

 

小知識:PK

典型的中式英語,網路辭彙,是網路遊戲常用詞Player Kill的縮寫。引申為:對決,對抗,對比等。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