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師

在這初春明媚的時分,我們到南半球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玩了一圈。除了地方新異之外,主要與以往觀光旅遊不同的是,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一個由耶魯大學校友會協辦的旅遊團(圖)。不但團員都是校友 ,還聽了幾次隨隊教授們有關當地文化和生物的特別報告和討論。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都是英國人在十九世紀移民開發出來的,所以如今還是大英聯邦的一份子。不同的是當年去澳大利亞的人以流放的犯人為主。他們把以漁獵為生的原住民趕走,發展出以農礦為主的經濟。當年也有很多華人來此淘金,但是沒有能在白澳的政策下生根。直到二戰以後,華人才能大量移民,如今約佔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都市裡可以看到很多東方人的面孔,包括來自日本和中國的旅客。很多紐西蘭的旅遊禮品店都是華人開的,還有幸看到一家掛中華民國國旗的店(圖二),可見華人旅客之多。

因為就在出發前不久,紐西蘭 發生了大地震,我們不得不更改行程,以在他們南部的Queenstown 為重點玩了幾天。在那兒參關了很多以養羊為主的農場和美麗的山水景點。 在那兒又正好看到日本大地震的情況,引起許多的關注。由全國才有四百多萬人口的紐西蘭飛到澳大利亞的Sydney,就像由鄉下到了上海一樣。在那兒參觀的是公園,動物園和博物館等,包括那國際有名的歌劇院(圖三),還欣賞了一場歌劇。然後飛到東北部的海洋旅遊區乘船遊海。除了看風景,也品嘗了他們特產的海鮮,鹿肉,鱷魚和袋鼠肉,體會到一點當年原住民的口感。

因為團員來自全國各地和歐州,彼此年紀也都差不多,所以我們由他們那兒也聽到一些個人成長的動人故事。雖然生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們在這微小的地球村上和歷史的長流裡,卻分享了一份共同的命運。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