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食用超加工食品與結腸癌早期症狀風險增加存在密切關聯。

Mass General Brigham Cancer Institute研究人員分析了近3萬名年輕健康女性的數據,發現高攝入超加工食品與結腸癌早期症狀-大腸腺瘤性息肉-風險增加有關。

超加工食品包含使用非家庭廚房常見工業原料製成的食品。這類食品通常經過包裝、大量防腐處理,據公共衛生數據估算,約占全國居民日常飲食的70%。

UCSF教授、UCS Global Cancer Program主任Katherine Van Loon博士表示,這一發現為理解她親眼見證的年輕成年人結腸癌發病率上升現象提供重要線索。

「我診所每位患者都非常非常年輕,」Van Loon說。「我們發現4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在下降,但年輕人群發病率卻在上升。這導致一種本可預防的疾病的死亡率持續攀升。」

既往研究已將早發性結腸癌與肥胖、2型糖尿病、久坐生活方式以及高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及糖分飲食聯繫起來。但Van Loon表示,她治療的許多年輕患者並不符合這些模式。

「因此,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她說。「這為可能推動這一流行病的因素增加又一層。」

Van Loon表示,超加工食品通常包括盒裝湯、冷凍食品和其他保質期長的方便產品-許多美國人在1970、80和90年代長大時吃的食品。

Van Loon認為,人們養成更健康的習慣還不算太晚。

「我們從煙草研究中知道,一個人停止吸煙時,患癌症風險會降低,」她說,這表明也可採取同樣措施扭轉幾十年來超加工食品負面影響。「現在干預、改掉壞習慣並將好習慣傳給年輕一代還不算太晚。」

她建議優先選擇新鮮食物,包括蔬菜和未加工的肉類,並敦促45歲或以上的人接受結腸癌篩查。

她還強調任何年齡都認真對待症狀的重要性。

「如果出現腸道變化、大便帶血、腹痛、痙攣或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應去看醫生,」她說。「僅因為你還沒有45歲,並不意味這些症狀不需醫療。」

Van Loon表示,提高認識和早期行動可能有助於扭轉這一令人不安的趨勢。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