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荷西無家可歸問題持續受到關注。根據2025年最新的點時刻(Point-in-Time)調查
,市內共有約6,503名無家可歸者,比2023年略增,其中約六成仍露宿街頭或車內,四成進入臨時或安置住房。整個聖塔克拉拉縣的總數則達10,711人,較前次增加約8%。
市府表示,自2019年以來,受庇護比例已從16%提升至近40%,顯示安置政策開始見效。市長Matt Mahan指出,透過「快速建造臨時住屋」(Quick-Build Communities)與「安全停車區」等方案,已讓更多露宿者進入庇護體系。
此外,市府自今年8月起開始清理大型露宿營地,如Columbus Park,並為居民提供安置選項。不過,對於三度拒絕安置者,市府可能依侵入法執行,此舉引發部分人權團體關切。
在社區層面,居民的反應呈現兩極化。許多民眾表示支持市府積極清理營地與推動安置,認為市區環境和公共安全已出現改善。一名住在市中心的居民表示:「過去晚上不敢走公園,現在情況好多了。」然而,也有居民擔心露宿者被迫遷移至其他地區,只是「問題被移走,並未真正解決」。
部分社區團體則呼籲市府投入更多心理健康與戒癮輔導資源,以根本減少重返街頭的風險。
雖然整體露宿人數仍多,但市府與縣政府均表示,改善方向已明確:擴大臨時與永久住房、預防新無家可歸個案、並強化社區服務連結。官員強調,若要真正扭轉趨勢,仍須解決可負擔住房不足與經濟壓力問題。
聖荷西目前目標是讓受庇護比例超過50%,並在未來兩年內進一步減少街頭露宿現象,讓更多居民重返穩定生活。
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