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了1300萬小時的光照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在黑暗中經歷強光大幅增加心力衰竭和心臟病發作風險。這種影響在年輕人中表現最為明顯。
雖然既往研究已揭示在光照房間裏睡覺損害心臟健康,但澳洲Flinders University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完成的這項研究是探究夜間光照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的最大一項研究。
為開展這項工作,研究人員對88905名40歲及以上的人進行了9.5年跟蹤調查。所有參與者都參加了UK Biobank專案,該專案彙集了50萬志願者的大量醫療數據。研究對象在手腕上佩戴感測器,用於追蹤每天接觸到的光量。
在分析1300多萬小時光照數據和將其與醫療記錄進行比較,並調整了運動、飲食和遺傳學等對心臟健康有影響的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在淩晨12點30分到晨6點的夜間,光照最亮的人心力衰竭幾率比光照最少的人高56%,心臟病發作可能性高47%。
「這是第一項大規模研究,表明夜晚暴露光線下對於心臟病是一個強大而獨立的危險因素,」主要研究作者Daniel Windred說。「在通常應是黑暗的夜晚反復暴露在明亮光線下會擾亂身體內部生物鐘,從而提高罹患危險心臟病的風險。」
研究發現,在年輕人以及女性中,夜晚光照與心血管損傷之間存在更強相關性。
「女性可能對光干擾生物鐘的影響更敏感,這支持了早期研究結果,」高級合著者Sean Cain說。「事實上,暴露在高水準夜燈下的女性與男性有相似的心力衰竭風險,這是不尋常的,因為女性通常有對心臟病的天然保護功能。」
饒有趣味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白天在強光下度過最多時間的人看到了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在調整生活方式變數前,他們發現明亮的日光照射使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降低13%,心力衰竭降低28%,中風降低27%。在考慮運動等生活方式變數後,例如,更活躍的人往往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這種影響減弱。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支持Flinders科學家之前研究。他們在之前研究中發現,白天暴露在最高光線下的人死亡風險降低17-34%,而夜晚暴露在最高光線下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1-34%。這也與該大學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相吻合,該研究表明夜晚暴露在光線下會使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67%。
研究人員現在呼籲對家庭、醫院和城市的夜間燈光使用和水準進行進一步調查和指導,以限制其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我們需認真對待我們的生物鐘,」Cain教授總結道。「保護我們的自然睡眠節奏可能是對抗心臟病的有力方法。」
該團隊的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