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坐在馬桶上,應把手機放下,不要再繼續流覽。
最近發表在醫學雜誌PLOS One上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坐馬桶上使用智能手機與罹患痔瘡之間可能存在關聯。
這項研究由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Cleveland Clinic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人員收集了2024年在Beth Israel Deaconess進行結腸鏡檢查的125名參與者的數據。參與者完成多份關於坐馬桶上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以及可能影響衛生間行為的其他習慣的問卷。
然後,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回復與結腸鏡檢查篩查中的「 直腸後屈的高質量內窺鏡圖像」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坐馬桶上使用智能手機的參與者-平均而言,他們在衛生間裏停留時間更長-患痔瘡風險增加46%。這一結果已經考慮了年齡、性別、纖維攝入量或體重指數等因素。
研究人員認為, 坐馬桶上花費的時間,而不一定是排便時「盡力」時間,可能是患者是否患痔瘡的「更準確的預測因素」。
研究人員寫道:「這種延長的持續時間可能與智能手機促進的被動參與有關,這可能導致久坐和痔瘡墊(也稱為肛墊)壓力增加。」
他們還說,馬桶座對盆底的支撐較少,這可能會導致痔瘡墊中靜脈「充血,從而發展成可察覺的痔瘡」
報告坐馬桶上花費更多時間(因此更有可能患痔瘡)的參與者年齡偏小,這表明痔瘡可能成為未來人們更大的擔憂。(今年初一項調查還發現,Z世代受訪者坐馬桶上使用手機的時間最多,每年約54小時。)
當然,這項調查有局限性。研究人員承認,125名參與者可能無法代表整個人群,他們的問卷沒有詢問參與者坐馬桶上使用手機的習慣持續了多長時間(例如,幾年或幾十年)。分析結腸鏡檢查結果的醫生在識別痔瘡的能力上也可能存在差異。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在衛生間使用手機的人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並建議後者每次坐在馬桶上不超過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