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浪中,風扇有所幫助,但並不像看上去那麼有幫助。一項新研究發現,雖然高速風扇略微降低核心體溫,提高濕熱環境下舒適度,但它並不能完全阻止身體內部熱量積聚。在極端炎熱乾燥條件下-之前已證明在這種條件下使用風扇增加心臟壓力,風扇弊大於利。
來自澳洲University of Sydney、Monash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研究人員會同Montreal Heart Institute研究人員展開研究,調查了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使用電風扇對58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平均年齡68歲)的影響。
在58名參與者中,27人有冠狀動脈病史,31人沒有。在這項隨機交叉試驗中,參與者接受四種三小時熱暴露,間隔至少72小時:僅風扇(氣流速度約4米/秒)、無風扇皮膚濕潤、有風扇皮膚濕潤和無干預(對照組)。風扇放置在距離參與者三英尺(1米)的地方。
在皮膚濕潤過程中,研究人員將溫水噴在參與者暴露的皮膚上模擬出汗。使用的風扇是標準的高速家用底座風扇。
參與者暴露的環境為代表室內高熱浪條件的室溫100.4 °F(38°C)和相對濕度60%,。
研究人員發現,僅使用風扇會使參與者核心體溫平均降低0.18 °F(0.1°C),與沒有風扇和進行皮膚濕潤相比,顯示出使用高速電風扇的一些好處。出汗也有增加,參與者說感覺更涼爽、更舒適。
有趣的是,皮膚濕潤加使用風扇沒有改變核心體溫,儘管確實讓人總體上感覺最舒適。研究表明,皮膚濕潤抑制了從身體中散熱的自然汗液反應。
受試者報告說熱暴露時感覺比對照組舒服一點,但僅皮膚濕潤並不能改變核心體溫。
然而,在涉及到不同氣溫和濕度時,結果發生逆轉。考慮到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心臟問題的風險,只有31名健康參與者參加風扇研究,其餘27人參加皮膚濕潤/無皮膚濕潤的試驗。
研究人員發現,在113 °F(45°C)和濕度15%的炎熱乾燥條件下,僅使用風扇使核心體溫升高0.5 °F(0.3°C),表明與不使用風扇相比,風扇實際上將熱量帶入體內。兩項皮膚濕潤試驗均未證明皮膚濕潤對參與者降溫有顯著作用。
這項試驗的參與者還報告說,使用風扇時感覺更熱,這表明隨著核心溫度升高,人體舒適度相應發生變化。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決定高速電風扇降溫效果的不僅是氣溫,還有空氣中含水量。
熱暴露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聯繫有據可查,大量證據表明更高氣溫使心臟承受更大壓力。氣溫在熱浪中上升時,心臟相關死亡的風險被證明翻了兩倍。
University of Sydney和Montreal Heart Institute早期研究發現,溫度和空氣乾燥導致身體發熱時,濕潤皮膚等干預措施能抵消風扇的加熱作用。然而,在這項研究中,核心溫度的輕微下降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因此即使被認為更舒適,其益處也可以忽略不計。
該研究表明,在熱浪期間,風扇可能不足以消除健康風險,對於沒有空調的人,其他干預措施-如社區供冷庇護和更細緻熱風險警告-可以在極端天氣中更好地保護老年人。
這項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