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從San Francisco Bay釣的魚的垂釣者注意:這些魚含有危險水準的所謂「永久化學物質」。
根據San Francisco Estuary Institute(SFEI)最近一份報告,科學家在海灣捕獲的魚中檢測到20種多氟烷基物質(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即PFAS)。
此項研究和測試始於2009年,並於今年3月在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了一項經修訂的研究。
「大家都知道PFAS以各種方式傷害我們,它們會導致癌症,」SFEI研究主要作者Miguel Mendez說。「它影響我們的各種器官,包括肝臟,隨時間推移,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Mendez說:「我認為,對於社區居民、尤其是每天食用來自海灣的魚的居民,這是很大問題,它可能導致這些居民身體中PFAS和其他污染物量增加。」
目前,沒有關於PFAS相關的魚類食用的明確州指導方針。但自2011年以來,California Offi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s就18種魚提出建議,包括應避免哪種魚、哪些魚可安全食用、每週推薦食用份量以及性別和年齡建議。
他們在2023年4月更新建議並在當地碼頭張貼標誌。
「永久化學物質」含量可根據垂釣者釣魚地點確定。SFEI在12個地點進行測試,發現南灣PFAS含量更高。
「南灣是PFAS熱點,但這並不意味北灣沒有問題或根本沒有PFAS,因為魚可在不同位置遊動,」Mendez說。「對喜歡吃海鮮的人來說,你真應想想我的海鮮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