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偶像明星木村拓哉四月初訪問台北,眾多粉絲擠在機場迎接,想一睹巨星丰采。報導說有四百多人湧去歡迎他。四百人,場面已如此可觀。

我想起3月29日的下午,我也在矽谷參加了一場追思會,送別陳德輝(David Chen)先生,那天教堂裡坐了大約四百多人。兩相對照,移民來美國而於異鄉辭世的陳德輝,確實走過豐富的一生。

陳德輝為人低調,但他在世八十四年,替台灣人社團以及教會做了很多事。他的大兒子陳伯達上台追念時提到父親在世時對他們說過的勵志話語:

「世上有三種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 、不知不覺(  Those who make things happen, those who watch things happen, and those who don’t know what happened. )。」 父親要做的是第一種人。他並且說,父親掛在辦公室牆上砥礪自己的一個字就是「Enthusiasm」 ( 熱忱) 。

陳德輝和另幾位台灣鄉親於2003年春天在佛利蒙創立了台灣會館,廿多年來服務旅居北加州的台灣人,使他得以進入先知先覺者的行列。

早些年台灣人來美國留學後留在灣區的非常多,那時中國留學生和印度人數不如現在。但是和歷史攸久、資源豐厚的舊金山華埠中華會館相比,能夠讓台灣來的訪客和在地僑民面對面,相聚相談的地點則付之闕如。

台灣會館( TAC)誕生完全是台灣鄉親努力達成的,從尋找場地,到後來遷到聖荷西和迦南教會為鄰,逐漸成為台美人社區文化交流、教育推廣和社交聯繫的平台。當然,平台的成功必須群策群力,大家都有功勞,但陳德輝從2007到2021年擔任理事長,出錢出力展現毅力。

黃美星(已故醫師張信行的妻子,張醫師亦參與台灣會館創始)在追悼會上說,陳德輝為台灣會館付出的金錢足以買好多個鑲鑽的勞力士名表滿天星,但他自己一直掛在手腕上的卻是一隻 K Mart 花15美金買的表,還讚說:是waterproof (防水)的呢!  

陳德輝是台灣基隆人,1963年畢業於台北工專。1968年他在密蘇里州取得碩士,開始在美國展開土木工程師生涯。陳德輝的母親28 歲就守寡,接手亡夫木材行的生意,陳德輝在美國想要從事能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工作,也延續母親的經營精神,所以他創辦了一家進口亞洲商品的公司,後來成功踏入運動服飾市場,創立了Tonix品牌。這個品牌如今由和他攜手經營20年的兒子陳仲達繼續管理。

說起仲達,不能不提陳德輝的人生轉捩點。1982年,陳仲達經診斷罹患血癌,病情十分危急。醫師甚至建議信仰傳統佛教的陳家嘗試禱告,因為醫師說有充分理由相信,信仰堅定並且向上帝祈求的人,似乎更能有效對抗癌細胞。迦南教會會眾的支持和禱告讓陳德輝深深感動,他向神承諾若神能救回兒子的生命,他就要帶著全家進入教會。仲達的血癌奇蹟般痊癒了。兒子四年的化療時間,陳德輝的信仰亦不斷深化,決志要獻上餘生服事上帝,連結社區,凝聚台美人。

他很有毅力能堅持,即使晚上有活動,必定在晚上十點鐘上床,早上五點鐘即起床,每天都要晨泳一千公尺。因為心境平和樂觀,抱持正向的心,笑口常開,朋友都認為他最養生又持之以恆,必定最為長壽,但上帝有祂自己的時間表,陳德輝於2月8日遽然而逝,走得安詳沒有受苦,人在世的長短畢竟都操在神的手中。

台灣會館幾乎已是各個年齡層的台美人都領受過服務的所在,迦南教會也有更多新一代願意做光做鹽。陳伯達在懷念父親時最後說的話相當觸動人心,他說家裡有一張照片是1966年父親從台灣出發來美國留學時親友送行的合照,當時有五十人來相送。追思會當天,大家也是來送行的,雖不捨,畢竟是送陳德輝返回天家。

從當年的五十人送別,到今天四百多人聚集在僑鄉的台灣人教會為他感懷、送行,陳德輝打了一場美好的仗。 

文/艾登

Related Posts

自己的國家公園自己救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安息主懷
旅途遇司機

1 Response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