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何價》乘地獄之船前往阿拉斯加(1)

《鮭魚何價》(The Price of Salmon) 最初由馬克斯·斯特恩(Max Stern)於1922年在《舊金山每日新聞》(San Francisco Daily) 連載發表,共計37篇文章。

斯特恩自1920年起擔任《每日新聞》記者及政治評論家,並因揭露「阿拉斯加鮭魚罐頭產業在西海岸的醜聞」而聲名大噪,當時此系列報導曾引發相當程度的轟動。

在美國歷史上,華工在西海岸多個主要產業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鐵路、農業、採礦及鮭魚罐頭業。其中,華人更是主導並壟斷了鮭魚罐頭工業的勞工市場,從1880年代到1930年代,長達半世紀之久。這是華人在其他美國工業的勢力都望塵莫及。這些文章不僅記錄華人歷史,也對比古今華人的處境,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意義。

這個新版是我們為保存華人鮭魚罐頭工人,特別是所謂的「華人幫」,其早期歷史所做的努力。儘管我們在阿拉斯加鮭魚罐頭廠工作過,也對該產業有基本認識,但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斯特恩的文章仍帶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首先,「華人幫」並不限於華人,凡與華人包商或其分包商簽約者,皆被視為其成員。1920年代的「華人幫」涵蓋了各種族、國籍與民族背景的勞工。在華人承包商手下的分包商中甚至有白人與西裔。然而,隨著華工人數驟減、不同族裔的加入,以及包商制度的腐敗,華人包商和「華人契約制度」逐漸衰落,直至1940年代才正式終結。這個制度雖維持了數十年,卻在後期讓無數貧困工人承受了難以估計的羞辱與苦難。

馬克斯·斯特恩的報導文學是少數針對1920年代初「華人契約制度」進行深入調查的作品。他透過親身經歷,生動的描繪了前往阿拉斯加工作的險惡旅程,以及「華人幫」所遭受到的嚴酷對待。令人震驚的是,一家名為 Meyer and Young Co. 的服裝店竟同時是華人包商的分包商與職業介紹所,成為「華人契約制度」黑暗面的象徵。本書也在有意或無意之間,揭示了不同種族與民族間複雜而矛盾的關係,而斯特恩則以美國白人社會的精英者自居,站在道德高地批判華人勞工制度。

然而,我們並非毫無保留地推廣一份充滿種族主義態度與貶義措辭的文章。這37篇文章反映了1920年代美國,一個正從過去的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中崛起的新興國家,所潛藏的種族偏見。字裡行間充滿驕傲、權利與偏見,但同時也忠實描繪了當時美國社會的排華氛圍,以及阿拉斯加罐頭廠工人所遭受的壓迫與剝削。這些文字揭露了「華人契約制度」的黑暗面,以華人幫成員所付出的血汗與淚水,見證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人道」。若非這些報導揭露華人幫的工人在包商與罐頭廠老闆手中的悲慘遭遇,這段歷史恐將被遺忘,甚至成為一個避而不談的禁忌話題。

我們對馬克斯·斯特恩及其文章的發現,源於2019年夏天的一次偶然的機遇。當時,我們參觀舊金山海事博物館,並登上曾在20世紀初用於往返舊金山與阿拉斯加,運送罐頭廠工人、漁民與貨物的商船——Baclutha(當時稱為「阿拉斯加之星」)。在博物館的一段介紹影片中,提到了記者斯特恩在報紙上發表他去阿拉斯加罐頭廠旅程和工作的經歷。之後,我們在舊金山海事國家歷史公園的數位圖書館中,發現了斯特恩揭露鮭魚罐頭業的37篇報導的影印圖像。這些文章最初刊登於1922年,現已屬於公共領域。然而,由於原始報紙影印本模糊難讀,我們運用新技術還原了大部分的文字,並參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中斯特恩收藏中的剪報,才得以完成這本書的編輯。

我們對鮭魚罐頭產業的興趣,源自我們在1970至1972年間,於大學暑假期間在阿拉斯加罐頭廠的打工經歷。然而,直到我們近年從工程與建築業界退休後,才真正開始深入研究這段漫長且被遺忘的華人移民歷史。我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在追隨前人的腳步,更是見證了一個重要的美國西部產業中,亞洲移民長期經營與發展的傳奇然而,許多華人包商與工人的個人故事仍待發掘與公開。

三年前,適逢這些文章發表一百週年,我們重新編輯這些英文文章並出書。如今更以中文發表,以嚮廣大的中文讀者。我們亦將本書重新命名為《鮭魚何價——乘地獄之船前往阿拉斯加》,以強調當年乘坐三桅帆船遠赴阿拉斯加罐頭廠工作的驚險旅程。欲了解更多華人罐頭廠工人與「華人幫」的故事,請參觀我們的「喬氏兄弟」(ChiaoBrothers)Facebook 頁面,或參閱我們的華人罐頭廠工人部落格 https://chinesecannerylaborers.home.blog/

——喬立與喬成

第一章  記者隨鮭魚船隊駛往阿拉斯加

舊金山的都板街(Grant Ave) 是世界上最迷人的街道之一,在短短半英里的範圍內你可以在三種文明的氛圍中購物。

它從市場街(Market-St)向北延伸的四個街區,宛如紐約的第五大道(Fifth-Av),貴婦們就是在這裡進行下午的採購。

這座城市最高檔的商店在寬敞的櫥窗裡展示著華麗的巴黎禮服;寬闊的人行道上排滿了花販的攤位;小巧精緻的茶室吸引著時尚的購物者進入清香裏休憩。

無軌的街道上停滿了附有各種標誌的豪華轎車,由身穿制服的司機駕駛。成功、休閒、優雅的氛圍瀰漫在這片陽光明媚的大地上。這是美國人 150 年奮鬥所創造成的文明的巔峰。

沿著陡峭的山坡往上步行一小段路即可到薩克拉門托街(Sacramento-St),這裡是通往舊世界的大門。都板街在這裡變得狹窄,成為華埠的主要道路。在接下來的六個街區內,你走過一個彷彿置身於夢境般的迷宮,穿梭於奇異的景象、聲音和氣味之間。

玉器、象牙、絲綢、檀香、龍的雕飾、奇異的神像在你眼前掠過。人行道上陳列著芒果、薄荷、西洋菜、田螺、鮑魚以及成箱的家禽,把你擠進狹窄而熱鬧的街道。你經過肉店,裡面擺滿了鰻魚、墨魚、乾蝦米和其他不知名的深海生物。

你凝視著擺滿奇怪的東方藥草的商店、寶塔屋簷下有華麗陽台的餐廳和陰暗的地下室台階,天知道通往哪裡。

在這一切的下面、上面和周圍,就像蜂巢裡的蜜蜂一樣,都是斜眼東方種族的人,沉默而神秘,但豪無疑問地在忙於自己的事務。

在哥倫布大街(Columbus-av),街道又變了。這裡是通往小意大利的門戶。突然之間,都板街變成了北海灘(North Beach)和電報山(Telegraph Hill)那不勒斯(Neapolitan)漁民的商店街。

出售茴香籽麵包、炸魚餅和各式各樣糕點的麵包店,與販賣綠橄欖、橄欖油、濃烈奶酪、乾魚、大蒜香腸與新鮮蔬果的商店交錯排列。街道上瀰漫著辛香的氣味,暗示著酒窖中上好的紅酒。

最奇特的店舖——沒有存貨,只賣「看不見的東西」

這家商店坐落在都板街的一個轉折點上,當東方的異國魅力正消失在拉丁區的風情中。就在哥倫布大道以北,由於一群廉價旅館和劣質商店的出現,就在那一刻這街道變得平凡而醜陋。

它是一家類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商店。

它的業務量巨大,卻只需要一名店員,而這名店員甚至不太會說英語。

與街上其他商店不同,這裡的貨架上空無一物,櫥窗內也沒有吸引顧客的陳列品或設計。

在這家店裡,顧客購買的商品,在送達之前無法看見,而當它們最終到手時,即便尺寸不合或不如預期,也無法退換。

在這裡,阿拉斯加鮭魚產業的工作機會也能買到

這家店靠著廉價商品獲取暴利,幾乎沒有呆帳,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正是這家商店掌握著阿拉斯加鮭魚漁場勞工狀況的鑰匙,就是在今年四月的一個晴朗日子,我步行到這裡來尋找鮭魚罐頭廠的工作。

當我沿著都板街朝這家店走去時,我意識到,自己即將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每日新聞》指派我乘坐四十艘大帆船中的一艘出海,這些大帆船每年春天從舊金山灣出發,前往阿拉斯加西北部的鮭魚漁場。我將匿名偽裝成一名普通工人,作為美國每年提供生產鮭魚罐頭的勞工大軍中的一員。

每年都會有一些醜聞從底層破出而被揭露在報紙上,顯示這些工人的處境不佳。

阿拉斯加「地獄之船」的故事——忽視、痛苦、危險和剝削

1919年,一群來自加州大學的學生,以為這趟旅程會是場有趣的冒險,於是登上了阿拉斯加包裝商協會(Alaska Packers’ Ass’n)的一艘帆船。他們計劃在阿拉斯加罐頭廠裏工作來度過暑假。

然而,在船艙內待了一晚後,他們便受不了了。

啟航前一天晚上,當這艘船在中國灣(China Basin)停泊時,兩名學生跳入水中游回岸上,並向警方報告了他們所見的情況。

警方立即派出一艘小艇救出其餘學生。他們安全上岸後,描述了他們所看到的情況。他們的故事成了很好的報紙版面,也證實了先前工人返回後的口述,這為阿拉斯加罐頭船贏得了至今仍保留的惡名——「地獄之船」。

這些關於忽視、困苦、危險、貧困與剝削的故事,不僅僅發生在地獄之船上。在荒涼的阿拉斯加河流和海灣上的罐頭廠內,還隱藏著更多的秘密。社工甚至立法者偶爾能聽到其中的一些傳聞。如果可能的話,我的任務,就是要揭露這些秘密的真相。

鬍鬚,破舊的衣服,廉價旅館的房間,準備好冒險

同時我必須保守自己的秘密。我在市場街南部的一家廉價旅館裡租了一個房間,並使用了化名。我把最舊衣服翻了出來並穿在身上。我留起了鬍鬚,而且讓我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普通的包著毯子的流浪漢。

當我到達這商店之後,我準備向其他一些白人打聽消息。但當我走近看到這家店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讓我感到驚嘆不已。

下期預告:第二篇 “工人必須透過包商訂購裝備來買工作

Related Posts

警力短缺迫奧克蘭警局解散交通機車隊
一吃難忘的蒸肉餅
住院數日後 舊金山槍案受害者身亡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