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種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感染,全球有數億人為B肝帶原者。
雖然許多帶原者沒有明顯症狀,但病毒仍可能影響肝臟健康,並增加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因此,B型肝炎帶原者應特別注意日常保健,以維持肝臟健康並預防病毒傳播。
1. 定期健康檢查
為確保肝臟健康,B型肝炎帶原者應進行以下定期檢測:
- 每6至12個月檢查肝功能(如ALT、AST)及病毒量(HBV DNA)。
- 肝臟超音波:監測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跡象。
- 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測:評估肝癌風險。
- 肝纖維化檢測(FibroScan):了解肝臟纖維化程度。
- 高風險族群(如家族有肝癌病史、肝硬化或病毒量高者)應增加檢查頻率。
2. 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
均衡飲食
- 多攝取新鮮蔬果、全穀類、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類)。
- 避免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減輕肝臟負擔。
- 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幫助肝臟修復。
避免酒精與加工食品
- 酒精:加重肝臟負擔,可能導致肝硬化與肝癌。
- 加工食品:含人工色素與防腐劑,增加肝臟解毒負擔。
- 充足水分:每日飲水充足,幫助肝臟排毒。
3. 避免傷害肝臟的因素
謹慎用藥
避免未經醫生指導服用藥物或中草藥:
- 某些止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抗生素。
- 某些中草藥(如何首烏)。
預防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 接種A型肝炎疫苗,避免合併感染導致肝功能惡化。
- 不共用個人用品(如牙刷、刮鬍刀),降低C型肝炎感染風險。
適量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 避免肥胖與脂肪肝,減少肝臟負擔。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瑜伽。
4. 預防病毒傳播
告知醫療人員
- 就診、手術或牙科治療時,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自己的B肝帶原狀況,以確保適當防護措施。
保護家人與伴侶
- 家人應檢測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未感染者應接種B型肝炎疫苗。
- 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 避免共用個人用品(如剃刀、指甲剪、牙刷)。
孕婦帶原者需特別注意
- 產前應檢測HBV DNA病毒量,若病毒量高,懷孕28至32週可接受抗病毒治療,以降低嬰兒感染風險。
- 新生兒出生12小時內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與B肝疫苗,有效預防母嬰垂直感染。
5. 需要治療嗎?
並非所有B型肝炎帶原者都需要立即用藥,醫生會根據以下條件評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 病毒量高(HBV DNA ≥ 2000 IU/mL)。
- 肝功能異常(ALT、AST升高)。
- 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跡象。
- 有肝癌家族病史。
常見的抗病毒藥物
- 恩替卡韋(Entecavir, Baraclude)
- 替諾福韋(Tenofovir, Viread)
- 貝樂克(Baraclude)
這些藥物可有效抑制病毒複製,降低肝硬化與肝癌風險,但通常需要長期服用。
B型肝炎帶原者雖然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仍需定期監測肝臟健康、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預防病毒傳播。若符合治療條件,應諮詢醫生選擇適當的抗病毒治療。透過積極管理,B型肝炎帶原者仍然可以擁有健康、正常的生活!
編譯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