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一大片樓層基本上不超過三層樓的地區,有開發商計劃興建一幢有50層、近六百英尺高、擁有680個住家單位的共渡公寓大樓。這項「萬丈高樓平地起」工程,很自然引發爭議。

這個地區就在舊金山日落區,而且就在海洋沙灘(Ocean Beach)旁邊,面對太平洋。如果建成,能看到大海的樓層,風景一定非常壯觀。

很久以前,還或者說1800年代早期,日落區還是一片比較「原始」的景象。因為近海,有很多沙丘和灌木叢林。1870、1880年代,金門公園建設過程中,這裡的居民慢慢增多。1906年的大地震,舊金山大部份地區毀於地震及地震引發的大火,因此日落區新建住房越來越多。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嬰兒潮,又成為日落區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早年日落區居民以愛爾蘭裔和義大利裔為主。但是,1965年的移民改革法通過後,來自香港和台灣的華人移民大大增加。中國大陸對外開放國門,也帶來大批大陸移民。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有很多香港人因此移民美國。這一切都使日落區居民的族裔成份發生巨大變化,從過去的以愛爾蘭裔、義大利裔為主,到目前的以華裔為最高比例的族群,超過四成。這個比例也超過華裔在全舊金山居民中逾三成的比例。

大約30年前,日落區有一家華人,因家中增添子女而希望在自家房子上增建一層樓,引起鄰居反對。那件事使我了解到:在舊金山居民區,根據當時的建築法規,如果你買了一幢房子並計劃拆掉重建,新房的高度不得超過兩旁房子高度總和的一半。如果你左鄰的房子高40 英尺,右鄰的房子高60英尺,則你的房子高度不得超過50英尺。這也解釋了舊金山住宅區基本上看不到高樓的原因。

很多年前,日落區居民大量增加之後,一些居民在車庫中興建臥室並配備小廚房和洗浴間,這種住宅單位被稱為姻親柏文(in-law unit),往往出租以補貼歸還銀行貸款的支出。增建姻親柏文者之中,華裔居民有相當數量。

也因為這些姻親柏文,引發安全(姻親柏文是否符合消防法規等規定)、學校(新增居民的子女要上學)和停車等諸多問題。當時有日落區居民成立組織,以「保護日落區的特色」為理由,要求拆除姻親柏文。一時引發很多爭論和討論。

今日,隨著這項「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工程,又有許多居民組織起來,成立了「拯救我們的社區」(Save Our Neighborhoods)組織,反對興建新大樓,他們已徵集到大約3,000個簽名。

市政府有關部門也在考慮開發商的申請。為何要興建新的住宅大樓,主要原因是:州政府規定,今後八年,舊金山至少要興建8萬2,000個住宅單位。這幢600英尺高的共渡公寓計劃也應運而生。

日落區不可能永遠沒有變化,但應該如何改變,希望各方,特別是日落區居民和開發商、市政府之間能達成各方都滿意的方案。

文/劉暢

Related Posts

舊金山紀事報刊登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投書
PG&E 於 9 月調降住宅電費
聖縣保障房專案The Fielden動工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