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灣區華人寫作協會的餐敍中,出現一盤小菜,像乾豆干之類的,這道菜的主人冰清說,「來嚐嚐茄鯗(和「想」同音),這是紅樓夢裡唯一有詳細作法的菜。」

我立即嚐了一些,味道平和,蠻可口的。主人強調這是書裡唯一交待作法的菜餚,這話非常可信,因為不僅冰清已把紅樓夢來來回回讀了好些回,也得到同場紅學愛好者的同意,這樣說來,某些餐廳推出的所謂「紅樓宴」,則都是大廚自己依菜名想像出來的吧!

冰清是灣區頗有名氣的美食家,經常應邀去各餐廳評鑑,寫專欄,她的微博「海外美食作家冰清」,有200萬以上的粉絲,去年八月在中國大陸出版「大國糧食」一書,以糧食的種類、出產、分配、傳播等歷史,來解釋人類文明的進程,如人類由野獵進入耕種,人類活動把植物由A地帶到 B地,改變B地飲食文明等,譬如台灣最早稱Potato為「洋芋」,就是指「由外地傳來的芋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往返中也帶了舊大陸, 新大陸的植物去異土繁殖,另外書中也論到氣候變遷等更廣泛的議題。

她講到中菜味美,為什麼中餐館在美國排名不高,原因是現在「好菜」的定義改變,不再是烹炸煎煮等做一道道作工繁複的菜,而是講求新鮮、減少過度烹飪, 「把菜煮得恰到好處而不失本味, 是頗難的。」,此外餐館環境也很重要。她認為中餐館要在美國生存,需把這種健康概念代入菜單中才行。

當她應邀去做評鑑,而食物確實有不足之處時,她會怎麼考慮?「我不會說不好的話,而是換個方式說,如哪裡可以再加強等,但一定要客觀,不客觀就無法在這行業持久。」

佷多人以為美食家比較像「有閒有錢階級」,愛吃,愛評論,文中說好吃,旁人沒吃過的也無法驗証,只好相信漂亮的文字,其實美食除了需要有文字家,還要有實踐家,冰清就是兩者兼具。她不但要勤吃,也要勤做,「我和另一個朋友,會依某國菜式做整套六道菜,自己品嚐體驗。」有些人會視其為苦事, 但美食家見到食物的千萬種可能性,就會興奮不已。

美食家大多有其家庭背景:如原生家庭家境好,大宴小酌看多了,嚐多了,眼界開,品味高。冰清有這優勢,更好的是父親愛做菜,她也愛,從小和父親在廚房打轉,「事實上我母親也會做菜,全家都愛做菜。」而原生家庭多遷徙,也造成她口味上的多樣性。

她祖籍客家,祖輩遷至江浙,至奶奶輩居於福建,父親在四川出生,她在北京長大,再加上母親是河北人,很會做麵食。做為食物專家,這樣的家庭歷史會使她很自動關心及研究當地飲食,很多認知自然存在於腦海中。

她本行學生化及食品營養,在美國最早是做癌症研究,曾在諾華製藥公司工作數年,接著又在一家器官移植排斥法的生物工程新創公司做研究。2010年起,以美食為自由專業,先後出版「美味人生」, 「硅谷生活大爆炸」及「大國糧食」三本書,至於合輯、發表的文章就不計其數了,專業使她對食品有其科學檢驗的角度及便利,別的不談,她說只看配料,就能想像味道是什麼。

西方人講到中國食物的經典書,常提到清朝袁枚的「隨園食單」, 他是大官,大文學家,廣交有權有勢階級,哪裡有好吃往哪裡去,對食物的熱情達到前人未有的高度,「隨園食單」是他的「吃貨」報告書,菜式多達幾百種,還有「須知單」和「戒單」,告訴人們做菜時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冰清對這本書有什麼評價?「袁枚自己不做菜,都是家廚做,所以這本書未提供做菜步驟,如份量等,但對菜式的描述非常豐富,給了我很多靈感和啟發。」

做為美食家最大的好處,就是交朋友,沒有人能拒絶樂於分享的好廚子,即使只是因此打聽到哪裡便宜又好吃,因此變成一個「懂得吃」的人,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冰清食譜:

茄鯗做法:把茄子切丁,用油炸乾,雞湯熬,要過夜使入味,再加乾果子,如香菇、 豆干、松子、杏仁等同炒。

低脂健康沙拉醬: 榛子油(hazelnut oil) , 地中海的balsamic 黑醋,混合香菜粒, 必要時加點鹽, 可取代奶油化的沙拉醬。

文/ Hijewel

Related Posts

戲劇紋理:詹姆斯‧范考特的人像作品
Lurie要將舊金山市中心打造成不夜城
Vallejo明年可能關閉或合併七所學校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