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兒童Covid-19疫苗?多族裔擔心與猶豫

接種兒童covid-19疫苗?舊金山不同族裔的擔心與猶豫。

舊金山居民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已是全國最高之一,90%以上的居民至少已接種一劑疫苗,其中超過73%的兒童已完成了兩劑初級疫苗(two-dose primary vaccine series)。然而,根據舊金山公衛部(SFDPH)報告指出,2022年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批准5-11歲的兒童加強劑(booster dose)施打人數卻有待加強,同時發現加州兒童疫苗接種存在著區域性、族裔性不均衡。

根據SFDPH統計報告,舊金山華裔兒童疫苗接種率位居之冠,有86%的華裔兒童已完成疫苗接種;然而只有37%的非裔和30%的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兒童完成疫苗接種,白人比例為67%,拉丁裔則是56%。儘管已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施打新冠疫苗可有效預防感染和降低重症的發生,並且對幼兒的產生的嚴重副作用比率低。那為何在接種兒童新冠疫苗上,相較於其他族裔,華裔的接種率會比較高呢?

《舊金山灣區多種族和族裔群體的covid-19疫苗接種之定向分析》針對「不信任新冠疫苗(Mistrust)」對華裔、拉丁裔和非裔三大族群進行焦點訪談,該研究發現:拉丁裔和非裔對於疫苗的不信任,根源於長期存在於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以及「政府長期對該族裔社區的漠視」。

在訪談中,非裔參與者多次提到對疫苗的恐慌和質疑,「無論在醫療和政府系統中,黑人從未受到善待,為何現在政府大張旗鼓鼓勵黑人成為施打新冠疫苗的先鋒?」對他們而言,政府鼓吹施打疫苗,宛如一場未知的政治陰謀。其次,他們更害怕因接種疫苗產生的嚴重副作用,而遭醫療系統遺棄,這樣的焦慮導致政府在非裔推行施打新冠疫苗窒礙難行。

拉丁裔也有著相同的恐懼,「(美國)社會普遍否定拉丁裔的存在,認為我們是一文不值的非法移民,為什麼政府突然轉向願意提供我們『免費』的醫療服務?免費醫療實在好得令人難以相信!」。對拉丁裔而言,短短一年就緊急授權的新冠疫苗,更像是政治驅動的安撫民心。根據2021年Voto Latino委託Change Research進行調查,51%未接種的拉丁裔表示,不相信疫苗的安全性和不信任疫苗製造商;家裡以西班牙語為主要溝通的家庭,拒絕接種疫苗的數字則高達67%。

然而,與非裔和拉丁裔參與者相比,華裔參與者更傾向於,信任政府和衛生機構。「(美國)對醫療和藥品的監管相對嚴格,我也相信大醫院所提供的任何疫苗,是經過政府授權;只要政府批准,我就願意施打」華裔說道。而這樣對政府和美國醫療體系的信心,也反映在成人和兒童新冠疫苗接種率上,相較其他族裔,華裔都是最高的。

除了「個人健康」因素外,對其他族裔而言,「經濟因素」是最能驅動施打新冠疫苗的動力。許多拉丁裔參與者多次提到,因新冠病毒導致失業,重創以服務業為生的拉丁裔社區。對於多數人而言,比起擔心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更需要解決窘迫的生計問題。而為了快速回到工作崗位,往往被雇主要求施打新冠疫苗。然而,在成人重啟疫情前經濟活動的同時,又面臨兒童托幼的問題。

在舊金山政府的推動下,學校(日托、親自授課的活動)參加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或接種疫苗。因此儘管加州公共衛生部(CDPH)在2023年1月6日公布,5-17歲的兒童死亡率已降低至0.1%,但一旦兒童感染便會導致父母、看護人的工作中斷,並可能使家中身體虛弱的人及老人面臨重症的風險。因此,對家長而言,讓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可能是回歸正常生活的權衡之計。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家長確實對於要打進孩子體內,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疫苗,普遍感到焦慮。即便是在統計數字上,兒童疫苗接種比率最高的華裔族群,也對疫苗存在著程度不等的懷疑。對於未接種疫苗的人而言,也並非只有抵抗接種疫苗單一面相,根據《基層醫療如何克服對Covid-19的疫苗猶豫》(How Primary Care can overcome 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調查顯示,未接種疫苗者從「已準備接種疫苗」、「對疫苗持中立態度」到「非常抗拒疫苗」都有著不同程度不一的「猶豫」,而這些猶豫都會在人們權衡疫苗接種的風險、收益和便利性時在各個階段之間流動。因此,確認一個人在疫苗猶豫的光譜中的位置,將有助益家庭醫生或兒醫進行與個人的雙向溝通。

疫苗溝通(Vaccine Communication)是解決疫苗猶豫的最佳方式,也是終止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的散播。《新冠病毒危機下,錯誤訊息的危險性》(The Danger of Misinformation in the COVID-19 Crisis)研究指出,社交網路(Social media)的普及加速錯誤訊息的傳播,最易影響的人口特徵是:老年人、青少年、社交網路成癮者、低教育水平和政治極端者。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可能知道社群網絡中充斥著假消息,但仍舊以社群網站為主要獲取資訊的管道。因此錯誤訊息的代價是,人們對於新冠疫苗採取「觀望」(wait and see)態度,甚至抗拒接種新冠疫苗,抑或加深抗拒疫苗的信念。

COMPASS(COVID-19 Effects on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Asian Americans & Pacific Islanders Survey Study)針對華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居民進行新冠疫苗調查,發現有高達76%的受訪者對新冠疫苗感到不安,30-39歲和40-49歲的女性對疫苗有較高的焦慮,最擔心是疫苗副作用和染疫風險。有鑒於大部分的疫苗迷思與疫苗不良反應有關,透過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與民眾進行疫苗資訊轉譯,不僅能夠提供正確的疫苗知識,改善民眾對疫苗的認知的信念,更能釐清疫苗不良反應的焦慮。

許多研究也指出,家庭醫生和兒醫是人們考慮是否接種疫苗的重要因素。Jonathan Butler等人針對舊金山居民調查發現,亞裔、拉丁裔和非裔對社區組織充滿信任,包含社區經營的診所(community-run clinics)和信仰組織(faith-based organizations)。因此,針對疫苗猶豫的群族,加州政府以「個人利益」為溝通基調,強調疫苗對預防疾病、重啟疫情前社交活動、恢復經濟,鼓勵大眾施打疫苗,同時提供更方便的接種程序。此外,由於多數民眾主要還是會受到身邊親友的影響,因此除了接收官方資訊,政府也應加強與地方領袖和社區組織合作,遏止錯誤消息的傳播。而對於未接種疫苗的人口,則是持續加強疫苗溝通,正面回應打疫苗的風險,從而建立完善的補償和醫療支持體系。

記者Crystal Hsu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