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座小鎮在廿年內被海淹沒了,灣區很多人可能會瘋掉。說是小鎮,實際上只是個人口普查指定區,但一出家門便是潔白沙灘,且是北加最棒的可游泳沙灘之一,又隸屬金門國家休閒園區,

這股魅力讓離舊金山市中心才廿多哩,開車可不用一小時的馬林縣Stinson Beach,成了灣區人的邁阿密海灘,但是很不幸的,它的平均標高才26呎,而且官方已經在警告,廿年內因地球暖化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可能會讓該鎮的多數房子被海水淹沒。

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三年前就做了一份模型預測報告,說2100年時Stinson Beach的海平面會高於1992年基準線3呎,至少發生一次6呎高洪水的機率為100%,而只要海平面上升一呎,結合洪水數據,該鎮的許多房屋就會被水澇淹沒,這是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然而比那報告更早三年,地方政府與加州濱海委員會就已經對該鎮最低窪的兩個社區Calles和Sonoma-Patio發出了海平面上升警告。

住在海灘第一排的居民比政府更擔憂這種威脅,便與主管機關討論如何保護其財產,其中包括了在適當時候興建海堤吧!但委員會很反對,認為應順其自然,海面上升,人類就後退,無論如何都不可以人工方式來阻擋加州人親近海洋。委員會公共資訊官員Noaki Schwartz說:「如果大部分海岸線都被砌起了海堤,加州人會失去海灘、公共通道、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以及相關的經濟利益。如果沒有了海灘,加州四百億的濱海經濟就會有風險。」

但是這話聽在屋主耳裡是很奇怪的,Stinson Beach屋主委員會主席Mike Matthews說:「當我們料想將有野火、將有地震,我們會預先做防範計畫,但說真的,對待海洋怎麼就沒什麼防範呢?很多人都對他們的海濱別墅,和步行一分半鐘就到海灘感到滿意,可是突然發現這一切都沒了。那等於『不能賣掉你的房子』,那等於失去了房子的價值,所以產生了激烈反應。」

任何離海岸線一千呎以內的建築物都劃歸為濱海區,所以濱海第一排屋主們別以為自己獨享海岸,背後可是有很大公權力在盯著你,別想為了個人的住家而犧牲掉全體加州人的海灘。地方政府是夾在鄉親與長官之間的尷尬又難為單位,馬林縣政府就受到濱海委員會的強大壓力,要求更新其《地方濱海計劃》,且委員會正在草擬一項被稱為「有管理的撤退」行動,要有計畫地放棄沿海地區的所有建物,甚至廢鎮廢村,也不要強築海堤來阻擋自然。

NOAA報告估計,2050年濱海地區受水澇威脅的房屋,Stinson Beach共有19棟,占比2.9%,總值約三千多萬。這樣的數字在馬林縣不算太高,例如比起最嚴重的Corte Madera,有19.5%的房子共631棟受威脅,總值近九億,算是低很多,但Stinson Beach都是高級房子,NOAA的價值是以2017年的估值來計算,平均每棟有一百五十多萬,那可不是Corte Madera或占比也快一成的San Rafael房子所能比的,所以保護物業與順其自然的爭論在此特別激烈。

Schwartz再次強調:「海堤是可以為建物提供一些暫時性保護,但從長遠來看,付出的代價卻是公眾可能會失去一座海灘,因為它們會增加對海岸線的侵蝕,破壞自然的沙子流動並縮減海灘,直到消失為止。」所以所謂的失去海灘不是那座高聳如日本東北海岸線的海堤,阻擋了去海灘的道路,而是海堤就是會改變海流,最終讓沙灘的沙子消失,這正是委員會衡量自然與人類輕重的著眼點,對很多亞洲國家來說還挺難想像的。

相信Stinson Beach的居民也理解這一點,當開門見到的是水泥海堤,那海岸線第一排又有何意義?鎮上北邊更富裕的Seadrift地區房子,在蓋的時候就遠慮到海平面上升加上百年一遇洪水的威脅,於是沿著海岸線築起昂貴的岩石牆,然後再把房子蓋在上面,所以Seadrift社區有許多數百萬元的房子不是沒有道理,當然它們也不會是出門一分半到海灘的那種房子。

聯邦地理調查局估計,在本世紀結束時,全美共有約六十萬棟房子受水澇威脅,而其中很多是在馬林縣,有計畫的撤退是政府的態度,可能容不下捨不得走的妥協,所以有的人就且看且走吧,Matthews說:「的確,你必須在計劃中做最壞的打算,但也必須意識到它們終究會發生。我們就來看看終究會發生什麼,然後再去應對它吧!」幸好這個小鎮的人應該夠有錢,可以到時再說,但海平面上升加上極端氣候造成的百年或五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對許多脆弱的人可不能到時再說,因為別說財產沒了,連命都可能丟了。

記者 Pegasus J. Juan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